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从视窗众到苹果粉,一个 Windows 杂志编辑的自白

从视窗众到苹果粉,一个 Windows 杂志编辑的自白: "


Mike Elgan 是一位科技与文化方面的专栏作家,在硅谷工作。他的文章发表在多家刊物上,包括 Computerworld, Datamation, PC World 等。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任职于一家专写 Windows 题材文章的杂志社。本文从这样一位 Windows 熟人的角度,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转投苹果阵营的,这或许可以给电子工业的发展带来一种警醒。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 Mike Elagan 的信息,可以在文后获得他的 blog 连接。



Windows Guy


30年前,大学毕业后的 Mike 从事记者、编辑的工作,当时算是较早接触电脑的一批人。他一般在家使用 DOS 系统的 PC,工作时则使用 Mac。出于对计算机的喜爱,他后来去了一家计算机杂志任职,名字是 “Windows & OS/2 Magazin”。


1991 年,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开始井喷。时年曾达到 400 万用户里程碑。这也给 Mike 所在的小杂志社带来机遇,他们被 CMP 媒体收购,以 Windows Magazine 为名重新发刊。Windows 的火爆也间接体现在杂志社的发行量上。Windows Magazine 的发行量从 75000 猛增至 840000。当然,那会儿 Mike 也能瞧见 Mac 机器。他们杂志社就用它进行杂志版式布局的设计。


那段时间里,Mike 是个不折不扣的 Windows 死忠。他大约写了千篇关于 Windows 系统下的操作技巧、优化办法等文章;出席的商业活动或是论坛讨论都是围绕 Windows 展开的。这可能也是他起初不愿进行平台迁徙的原因,在后文有提到。


结缘 Apple


2000 年,Mike 投入到了那一轮互联网浪潮中,开了自己的初创公司,也经历了泡沫破裂后的失败。尽管当时离开了 Windows 杂志社,但他也没太多考虑换用 Mac 机器。理由大体如下:




  • 对于 Windows 的软硬件都甚为熟悉。面对新的 Mac 可能会手足无措。

  • 对于狂热粉丝的担忧……


而对于不少人担心的 Mac 软件匮乏等问题,Mike 倒是不担心。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办公应用……这些服务和应用程序在各个平台都有,相应的格式也都通用。


时间转眼来到 2007 年,一个颇具意义的年份。时年微软发布了第一款多点触摸设备——Surface 平板。乔布斯也带来了领先业界五年的产品—— iPhone。Mike 起初以为微软和苹果都会在 MPG 系统(Muilt-touch, Physics, Gestures)上下功夫,结果只有苹果来了一次自下而上的革新。微软呢?打瞌睡去了。


尽管很喜欢 iPhone 初代的设计,但是 Mike 没有立刻掏腰包。他当时使用的是黑莓 Pearl。黑莓给了他一切业务上需要的功能:小巧、通话质量棒、待机时间长……


那时的 iPhone 有着超前的设计理念,不过用户接受度不算高。根据 Gartner 的一份数据,诺基亚和三星占据着 2007 年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前两位。


话说回来,Mike 对于 iPhone 的克制只保持了一会儿……随着苹果推出 App Store,他彻底被简约的“开箱即用”包装设计和玲琅满目的应用给捕获了。这一刻,苹果改变了他的钱包……并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着。


苹果简约不失华丽的设计哲学改变了 Mike 对电子产品看法。有趣的是他试图在 Windows 产品上找到“开箱即用”的感觉。但是良莠不齐的软件质量和让人崩溃的杀毒软件使他退却。要知道这家伙之前可是专替 Windows 写文章的。对于 Windows 有多失望呢?Mike 说道:


我并没有轻视 Windows 的意思,我觉得倒是微软和 PC 生产商自己轻视自己,就像他们对自己的平台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邂逅 iPad


到了这会儿,Mike 算是半个苹果拥趸了。而 iPad 的登场则使他变得更疯狂。Mike 做了件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事——在 Apple Store 外排队等待购买 iPad。iPad 之于他有多大的魅力呢?


这是我从业以来见过的最伟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它很棒,没有产品可以复制……在 iPad 出现以前,没有所谓的“触摸平板市场”。



关于 iPad 和 PC,我的朋友小飞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2011年3月2日,乔布斯离开演讲台留下了一个名词“后PC时代”,而 iPad 是一座界碑。


平板电脑的概念和产品在 iPad 问世之前就有,但它们非但没有走进大众视野,也没能担负起改朝换代的重任。为什么 iPad 做到了?


硬件是一方面,但关键还是软件。 iPad 没有套用任何现有的桌面级操作系统,而是采用了 iOS 这个专为掌上设备设计的轻量级系统。当“打了激素的 iTouch” 卖到脱销,再也没有人去怀疑乔布斯的判断:桌面级系统已经走到尽头,要想适应革新就要大胆引用新系统。



巧遇 Mac


尽管对于 iPhone 和 iPad ,Mike 有不少赞扬之词。但是对于 Mac 他却仍未涉足。不过一次机缘巧合使他玩上了 Mac——Mike 的主力 Sony 笔记本自燃了,而他的儿子正好出远门,就理所当然的让老爸用用自己的 iMac。Mike 也懒得和 Sony 打交道,开始体验 Mac 系统。他发现原来新的 iMac 很容易上手,而且屏幕非常漂亮,工业设计也很出色。iPad 的使用经历使他对 Mac 键盘布局有些了解;iPhone 和 iPad 的愉快操作体验也给 iMac 在 Mike 心中的期望加了分。用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儿,他被苹果产品“毒”到了(作者在原文中自己提到的)。


Mike 问自己儿子买下了这台 iMac。下一目标估计是 Macbook Air。


终成果粉


即使问自己儿子买了 iMac,Mike 还是不承认自己是个果粉,直到某天他路经 Apple Store,看到了 iPod Nano 的腕表带……他试戴了下,然后被其实用性所折服……用句不恰当的比喻,在通往果粉的道路上,这有点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当时 Mike 就震惊了。他意识到自己不单是个果粉,还是特别死忠的那种。


我用最新的 iPhone, iPad, Apple TV, iMac……现在我还欲罢不能的戴着 iPod 腕表。



一点思考


果粉也好,谷粉也罢,这篇文章中出现的此类词语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连自述者 Mike 也在原文中用了 Apple fanboy 这个词。这里想说的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极具创新力和吸引力的产品与公司,也淘汰掉老旧的一批,有相应的支持团体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电子品的设计语言:简洁、高雅、功能化、外形漂亮,并且非常聪明的建立起自己的软件应用生态圈。看看他们华丽的财报就知道答案了,因为没有人会对好的东西说不。


也许吧,面对一个现金储备比美国政府还多的苹果公司,地球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它了。届时谁又能抓住消费电子工业和移动工业创新的脉动呢?




source: Cult of Mac Mike Elgan’s blog: http://elgan.com


题图来自 Onigun | Courtesy of Onigun


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原文链接及引用来源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6個增強Google+私隱的步驟

[Infographic] 6個增強Google+私隱的步驟: "

Zone Alarm在Blog中發表了一份資訊圖「6 Steps to Configuring Privacy Settings in Google+」,教導大家如何設定Google+的私隱選項,讓你玩得特別放心。除了基本的分圈圈外,更指出要鎖上Profile、限制Google的搜尋索引、選定誰能看你的內容、揀選內容給不同圈圈,以及時刻警覺其他人可以在朋友哪邊看到你的留言。



不過基本上最後一點是廢話。該點其實指,當你回應朋友的內容時,其他人可以看到你的回應。但這是沒有辦法去解決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回應其他人。但這已經不是Social Network的原意了。


6 Steps to Configuring Privacy Settings in Google+


相關文章:

Google+不是另一個Facebook

5個實用 Google+ 小貼士

电子商务的冬天即将来临

电子商务的冬天即将来临: "

  电子商务的火焰在中国烧的越来越厉害,这两年不断涌现出实力较强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们从事着各种产品的网上销售业务。大家不难看出从去年的网上交易额数字来看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有所放缓;网上的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近翻了一番。这么大的交易额,光淘宝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可想而知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又有多少人不愿意从这里分一份羹?国外资金不断的流入中国市场,国内许多小公司也都看好网上销售的市场之大。

  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想去尝试,试图从互联网中得到些甜头。然而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2010年互联网服务投诉量就同比上升了68.7%,位居投诉增幅第2位。增幅这么大的投诉量不得不让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互联网市场的规范、政策法规的出台已经大大落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了。

  说到这里笔者也想声明下今天并不是特意要拿淘宝说事,只是随后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确会出现了对淘宝及淘宝卖家不利的一面,这也不仅是笔者个人的一种认为,笔者也相信以下两点会成为其主要原因:

  一、政策出台

  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和每天大量交易资金的周转,消费者每天都有大量的钱流向网购,一批批卖家也从刚开始两三个人经营一个小的店铺到两年后拥有自己专业化的公司,包括员工培训和产品渠道都做的非常好,这些店铺的交易额不断的增加,现实中他们也在不断的向公司化管理转型。这的确是个很好的现象,但你要知道在中国现有法律中个人交易与企业交易有着完全不同的政策体系,现实中个人如果做生意还得像市场部交一定的管理费,企业做生意更要向国家纳税。而像这些淘宝店铺的商家生存在政策的夹缝中,自己的销售额在不断的增加,生产能力也在不断的扩大。单从税务方面考虑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其实有关部门也早已关注网上消费市场,网上交易政策的出台也是势在必行。

  熟悉电子商务的也都知道六月份武汉工商局对在武汉的淘宝第一大店铺开出了高达430万的巨额税款,其中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滞纳金。而这家店铺一直是淘宝女装销售冠军,信用级别达到3个金皇冠,意味着累计有200万笔以上交易,该店2010年销售额超过1个亿。如此庞大的交易额能不当先关部门感到担忧吗?在淘宝平台上像类似交易额较大的店铺还有很多,目前他们都是以店铺形式进行销售,而现实中却是体系完善的大中型公司。公司没有税款的上缴整个开销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相比较现实中的门店商场,他们不菲的租金和税款一直都在控制着他们的销售价格。作为工商部门的职责就是维护商业市场的秩序和平等,唯有的办法那就是整顿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促使相关政策的出台。而淘宝的模式就是免费无租金的个人店铺,如果对他们实施税款的上缴和定期的审查,这无疑是对淘宝店铺卖家的一次大规模洗牌,而直接受损失的就是淘宝本身。这不可避免的重重一击,淘宝和众多卖家们要做好迎战的心理准备。

淘宝

  二、市场变革

  首先大家要知道B2C是企业对个人的一种交易,而淘宝则是C2C(个人对个人)交易,两个销售者的差异是前者是公司后者是个人,假如您是顾客的话在产品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你是选择商城购买呢?还是选择在私人卖家购买呢?笔者想多数人还是选择从商城购买,因为自己知道笔者买来后的这个产品或许是需要售后服务的,再或者说我要对我购买的商品有足够的信心它不是有问题的商品。所以如果选择在私人卖家购买,就会把刚才的问题看的比较重些。不仅如此甚至有些买家对卖家的服务还要保持一种担忧。随着消费者对品牌概念和服务满意度越来越高的定位时,私人卖家就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而这对于一个企业级的B2C商城来说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而且越来越多的B2C商城把重点都放在了用户购买体验上,做到专业的客服和导购人员,采用统一的产品包装,方便快捷的自有物流配送,还有无后顾的售后服务,这些都会让卖家丧失了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想要跟B2C抗衡的确是件很困难的事。

  其实还有一点也是淘宝的致命问题:“假货”。感兴趣的可以搜下欧米茄起诉淘宝的相关新闻在这里就不多阐述了。

  笔者认为淘宝卖家能跟B2C竞争的就是产品个性化、自主化,比如一些创意类或特产类产品的,虽然现在水货类产品始终处在热销状态,但相信不久也会被取缔的。让自己的产品拥有固定的客户,及时再庞大的B2C企业也不会抢走你的客户。至于政策的出台是肯定要出的,只能希望不会太严厉就好,否则会有一大批中小规模的店铺死去。

  来源:蒋允灿投稿,原文链接

评论《电子商务的冬天即将来临》的内容...

找不到相关文章,请发表留言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兩款把個人頭像轉為 Google+ 風格的產生器gplusAvatar 和 Google+ Avatar Maker 頭像產生器,或許你對於這些服務產生出來的頭像不是很滿意,沒關係,國外也有網友製作了一款 +me 免費頭像產生器,內建六種 Google+ 風格與兩種可用於 Facebook 的樣式,只要將自己的頭像上傳到 +me 在選擇要產生的樣式即可。

網站名稱:+me
網站鏈結:http://turhan.me/+me/

進入 +me 點擊 Choose File 或是瀏覽來選擇要製作的大頭貼,支援 JPG, GIF 與 PNG 格式。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接著拖曳要製作為 Google+ 風格的大頭貼範圍,右方會即時顯示預覽。下方有六種樣式可以選擇,包括彩色條出現在左側、右側、上方以及兩種 Google+ Logo 設計。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按下右上角的 Preview and Download 後就會產生頭像囉!將它儲存下來就可以使用了。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如果你想使用於 Facebook 並告訴你的好友:我已經搬家到 Google+ 的話,+me 服務也有 Facebook 頭像產生器,在 +me 裡點擊右上角的 Facebook Pic 就可以製作囉!

+me 線上製作 Google+ 風格大頭貼,也可用於 Facebook

iPad2 4.3.4降級4.3.3莫名的成功了~TinyUmbrella iOS降級教學

iPad2 4.3.4降級4.3.3莫名的成功了~TinyUmbrella iOS降級教學

近期iPad2 JB已經釋出好一陣子了,你是否有跟上腳步了呢?礙於JailbreakMe 3.0目前只有支援iOS 4.3.3的版本,而4.3.4的版本已經釋出,新購買的機器有可能已經是4.3.4的最新版本(其實現在買還有可能遇到4.3.3),若無備份到4.3.3的SHSH,那麼是不可能從4.3.4降級到4.3.3的版本的。
何謂SHSH?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驗證檔,每一台iPhone/iPad/iPad2/iPod等等,在每一版本的iOS都有專屬的SHSH,你的別人不能用,別人的你也不能用,不管在升級或是降級時都需要有SHSH,才能順利的完成。若是一般iOS版本升級根本不用考量到SHSH的問題,反正iTunes接上就對了,不過iTunes並不接受iOS降級這麼一回事,這時SHSH就能派上用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急著備份SHSH的原因。
怎麼備份SHSH?最普遍的做法是透過TinyUmbrella來備份,JB過後的機器最簡單,打開TinyUmbrella點選Save SHSH就完成了,那麼還沒有JB過的就不能備份了嗎?其實不是如此的,在「Advanced」的設定內,取消「Request SHSH From Cydia」的勾選,此時就會連接到蘋果的伺服器去備份,不過蘋果會關閉舊版本的備份,像是4.3.3就已經停發了,沒有JB的人應該也甚麼機會備份到了!




不過我這裡還是有一個特殊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前幾天又收了一台iPad2 64G wifi版本,對方賣我時很好心的升級了最新版本,也就是4.3.4的版本,收下來的價格真的還不錯,不過拿到iPad2時我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到底能不能備份到4.3.3的SHSH咧?這我也相當的緊張,因為iPad2不在我身邊,我就要我女友幫忙把iPad2接上他的電腦,我透過遠端桌面來試試看,結果TinyUmbrella只能備份到4.3.4以及5.0的三個beta版本~殘念啊!


不過!過幾天我拿到這台iPad2後,還是不死心地想試試看,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很順利的備份到4.3.3的SHSH,而且「Request SHSH From Cydia」的項目還是打勾的,不過我這台是沒有JB過的4.3.4啊~很詭異吧?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現在唯一的可能就是,這台機器在4.3.3版本時曾經JB過,而Cydia也有備份大家的SHSH,所以我才可以順利的取得4.3.3的SHSH。(不過也很奇怪,我遠端桌面使用我女友電腦時怎麼樣都備份不到,還是我的電腦有神奇的能力?)

所以我要開始進行4.3.4還原4.3.3的動作,還原的動作我也是新手啊!首先要讓iPad2進入DFU模式,我是先將iTunes關閉,USB連線到電腦,iPad2關機,iPad2開機時同時按住電源+HOME鍵,10秒後將電源鍵釋放,HOME鍵持續按著15秒後釋放,螢幕會是全黑的狀態。(進入DFU模式有各種不同的方式,若是無法進入可能再找找其他方式)



此時將電腦iTunes打開,會發現跳出一個訊息「iTunes偵測到一台在恢復模式中的iPad」,代表已經順利的進入DFU模式,點擊確定即可。




此時開啟TinyUmbrella,「Start TSS Server」這動作是要偽裝Apple的驗證伺服器,讓4.3.3的SHSH可以驗證通過。



回到iTunes的畫面,不要急著點擊回復,因為我們今天需要回復的版本為4.3.3,首先可以透過ipswDownloader下載對應的ipsw版本,下載完成之後,按住電腦的Shift鍵之後,再點選回復的按鈕,此時會跳出一個選取ipsw檔案的視窗,此時再去點選4.3.3版本的ipsw即可。



確認之後iTunes會跳出另一個警告視窗,這動作會將iPad2裡的資料刪除,並且升級到最新版本(其實是4.3.3啦~)。若是有重要的資料與App,請在降級動作之前先透過iTunes備份,降級過後再還原即可。這之後就是等待版本的降級程序,基本上是不太會有問題,若是這之中有遇到一些錯誤,請再依照錯誤的代碼網路搜尋看看,基本上都是有解的,重點是必須要有SHSH啊~


就這樣~我的iPad2 4.3.4成功的降級4.3.3,到底怎麼備份到SHSH在我心中也沒確定的解答,反正就嘗試著備份看看囉~若是有人的iPad2想拿到我的電腦試試看也可以,不過我想我的電腦應該沒有那麼神奇才是(搞不好真的很神XD)。

引用網址:http://portable.easylife.tw/trackback/2706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日本 UI 之神 – Takeo Igarashi – 研究的進行曲

日本 UI 之神 – Takeo Igarashi – 研究的進行曲: "

Posted By Mr. Monday


在我有閒暇的時間,我除了喜歡瀏覽一些設計作品,或是創新的互動科技之外,我另外一項嗜好就是瀏覽大師們的著作列表,透過著作列表的時間序,我彷彿也親眼看見了一個大師的成長歷程。台灣對於 HCI 或是 UI 方面的研究資訊相對較少, 因此, 我也希望能夠利用閒暇的時間來幫大家做個介紹。不過要介紹誰, 總是一個 trade-off. 在 UI 眾神系列當中,之前已經為大家介紹過德國 UI 之神 Patrick Baudisch 以及日本 UI 之神 Takeo Igarashi,當我再次提筆之時, 我腦子裡閃過了數個大師,包括美國多點觸控之神 Andy Wilson日本 AR 先驅 Jun Rekimoto新加坡身體介面之神 Desney Tan…等 (或許讀者們可以期待^_^) 。這些人的確都很特別,不過,再特別,也沒有腦中突然閃過的 Takeo 特別。相隔了四年半的介紹,Takeo 的成長可以用驚異來形容,因此,我決定再度為文介紹 Takeo, 一個大師的研究進行曲 :)




(圖片來源: Igarashi網站)


我四年前為文介紹 Takeo 時,Takeo 當時只是個副教授,然而我不知道,當年我下筆的同時,正也是 Takeo 人生的轉捩點。 同年 12 月,JST ERATO Igarashi Design Interface Project 成立,Takeo在日本國科會(JST)的資助之下正式成立了所屬的國家級 UI Lab,在洋洋灑灑的名單當中,由一個副教授來做總 Director 領導以及組織一群教授以及研究員,這件事情可以說是破格,在日本這樣子的體系當中,可以說是破格中的破格。Takeo 用著優異的實力技壓群雄,讓眾研究員都對他刮目相看。日本的學術體系的話通常助理教授是不能授課的,而副教授是通常會跟著一個教授的實驗室,而沒有自己的實驗室。這樣子看來,大家就明白這件事情有多麼破格了。而在今年中,一個好消息捎來了,Takeo 正式升為了東大的正教授。從 2000 年拿到 PhD 學位,到正教授,走過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 11 年,Takeo 再度用自己的實力打破了日本傳統的學術界的倫理制度,以著不到 40 歲的年紀再度破格拔擢為正教授。這或許也意味著,日本正在尋找著像是 Takeo 這般代表新世代的年輕人,來為日本停滯不前的僵局創造出一番新的氣象,或許日本還沒有我們想像得這般僵死,而像 Takeo 這般優秀有熱情的年輕人或許可以重然日本的引擎。



從事 GUI 研究的 Takeo,很早(1999)就開始踏入 HC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的研究領域,不過大多還是著重在傳統的 GUI 設計上面。然而創辦了 JST ERATO 之後,Takeo 決定要再度擴大他的研究領域,用 GUI 的力量來改善傳統的機器人互動界面。因此在研究上面,Takeo 不再著重於軟體的研究,同時也開始機器人介面的硬體研究,有著國科會的經費的靠山之後,Takeo 開始大刀闊斧地實踐他的夢想,不僅僅是在國內招募了優秀的年輕研究員,像是知名的 AR (Augmented Reality) 達人 Sunao Hashimoto 和機器人專家 Daisuke Sakamoto 外,也開始在全世界募集一流的 UI 軟硬體研究人才。整個 Lab 充滿了天才的 Engineer,可以在一個禮拜前打完嘴砲後,第二個禮拜就把 workable prototype 做出來的 Geek 大軍。偌大的 Lab 空間內,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其中有一半是自己 Lab 所改造或是從無到有所建出來的。各種昂貴的 UI 器材更是應有盡有,要 Motion Capture ,有! 要 3D 出模機器,有! 有新的機器人出來了,買! 下個禮拜送到! 如此高效率的執行團隊,讓 Takeo 的研究又更上了一層樓。熱情的年輕大師,引領著熱情的年輕人,這個 Lab 像是一發衝天的火箭一般,你看不到它的盡頭,因為它還沒完全加速!



(Teddy System Demo)


就在此時,我又重新地認識了 Takeo,一個冷酷,但是對於研究如此熱情而執著的大師。自從 Teddy 系統一戰成名之後 (瞧,連 JST ERATO 都是小熊為 LOGO,可見 Takeo 有多麼愛它這個 project),Takeo 並沒有就此就把編譯器從他的電腦給移除了,相反的,Takeo 秉持著天天 programming 有益身心健康的態度,每年還是日復一日地 programming 自己所感興趣的 project,如果要用 GPU 加速,他就買 GPU 的書來看;如果要用到物理模擬,他就買 JAVA 物理模擬的書來看 (Takeo 只用 Java, 他自己維持了一堆 Java 的代源碼);你跟他合作,他還會問你需要他 programming 哪一塊。大家可以轉身看一下您四周的教授,還有多少人的電腦裡面還灌有著編譯器 (哪一種都好) ? 如此的熱情,渲染著整個 Lab,大家皆以身為 geek 為榮。



(Takeo 於 JST ERATO, 其所做的 Chair 亦是研究產出結果之一; 圖片來源 Flickr)


雖然 Takeo 身為日本人,PhD 也是從東京大學取得,可說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博士,但是在 Takeo 的 Lab 內卻沒有著一絲絲的日本嚴謹氣息 (或許有一點啦)。一般的 Lab 的學生有著嚴格的上班時間,在 Takeo 的 Lab 內,卻是什麼時間想來就來,什麼時間想走就走,天才管理天才是不需要硬性規定的,Takeo 深知這一點。除此之外,Takeo 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將會成為大家的模範 (在日本,主管尤其會被大家所關注),因此,Takeo 在 Lab 待的時間,沒有意外的話,絕對不會超過七點,就連投 paper 的 deadline 當天,他都提早回家了。Takeo 不喜歡 social,因此你也不用跟他套人際關係,更沒有什麼下班後喝酒的文化,他唯一關心的就是你的研究議題跟你的研究進度。效率,是 Takeo 所在意的,如果你表現得太蠢的話,他可是會皺眉頭的!



(JST ERATO Project list)


在創立了 JST ERATO 之後,Takeo 開始積極的將 GUI 的介面跟知識導入到家庭機器人的互動模式之上。並且在 AR 達人 Sunao 的幫助之下,建立起了獨一無二的機器人 AR 識別系統。藉由著 AR 標籤的辨認來操作指揮 Robot,因此,一個嶄新的研究系列誕生了。



(Magic Cards System Demo)


2009 Magic Cards


在 2009 年,Takeo 首度在 CHI 這個 HCI 頂尖的國際會議上面發表的有關機器人互動的界面研究。在這篇研究裡面,Takeo 用著跟傳統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來思考機器人的互動。在傳統當中,機器人的操作是需要當場下指令,並且直接操作機器人。Takeo 在這篇研究裡提出了另外一種模式,使用者只需要把下達的指令卡放在需要處理的地方,機器人在接到指令卡之後,辨識上面的指令,就接著完成所指示的任務。這將大大減少人直接 monitor 機器人的 effort。當然,這篇研究也牽扯到了如何設計這種卡片系統,亦可以說是融合了設計跟科技的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參考其計畫網頁



(Sketch and Run 示意圖; 圖片來源: Sketch and Run)


2009 Sketch and Run


有了 Sunao 所建置的 AR Marker 系統之後,Takeo 開始把所有 GUI 的可能都拿下來試試看了。在傳統的 GUI 上面,我們會有很多的 Sketch 手勢,因此 Takeo 就想,為什不能也利用 Sketch 來直接對 Robot 下命令呢? 直接 sketch robot 所要移動的路徑不是更加直覺嗎? 因此這樣子的互動界面就誕生了,並且也同時發表在當年的 CHI conference 上面 (demo video 在其網站上,有興趣者可前往觀看)。



(Stroke Gestures from Laser Pointer System Demo)


2009 Laser Control


延續著 Sketch User Interface 的想法,Takeo 想著,如果可以在電腦內用 gesture 來操控 robot 的話,為什麼不能在真實世界裡面畫 gesture 來操作 robot 呢? 因此,利用 laser point 來操作 robot 的 idea 就此誕生。這個研究並且在當年的 SIGGRAPH Asia 的 E-Tech 做當場 Demo。



(Andy Toolkit Demo)


2009 Andy


瞭解到了 AR Marker 系統如此的好用,如此地有幫助,Takeo 馬上將這個系統模組化,並且做成了 Toolkit,這個 Toolkit 不僅僅用在 Takeo 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上,他同時也將這個 Toolkit 於 UIST 2009 之上分享給所有的研究學者。(UIST 為 HCI 裡面做技術這個 spectrum 的人的聖杯之一)。



(Cooky System Demo)


2010 Cooky


延續著 2009 年 Magic Cards 的想法跟理念,Takeo 這次把 Card system 從家庭打掃延伸到了煮菜這件事情上面了。藉著卡片系統來指揮小小的 robot 就像指揮著一個個小廚師一般。神奇的卡片系統再一次在烹調領域上面發揮了作用。這個前端的研究也被收入在 CHI 2010 當中。



(Drag and Drop 互動示意圖)


2010 Drag-and-Drop


當 Takeo 挾著在圖學方面的知識在 CHI 領域初試啼聲之後,Takeo 決定正式用圖學的知識跨足到 Robot 的領域。這邊的正式是指,他開始將 research 投稿到 robot 的知名 conference 如 HRI、ROMAN 以及 ICRA。這篇投稿於 ROMAN 2010 作品,延伸著直接 sketch 操作 robot 的想法,不過這一篇更不一樣的是,直接讓使用者拖動螢幕上面的物件,而螢幕上的物件的最後的移動狀態就可以顯示在螢幕之上,而相對應的 robot 就會來處理這個物件移動的事情。這個處理物件最後位移的狀態牽扯到了圖學的 GrabCut 演算法,這也是 Takeo 將圖學演算法順利地帶入機器人互動領域的代表作。相關 Demo video 見其網站。



(Dipole 演算法示意圖)


2010 Dipole


瞭解到了在系列研究之中,機器人最常處理的就是移動物體,因此 Takeo 決定親自下來改善機器人移動物體的演算法。Takeo 結合磁極的概念,發明並且親自測試了自己所研發出來的物體移動演算法 (親自 code),此後這個演算法幫助了 Lab 所要要移動物體的研究一個大忙,因為從此以後,大家只要 call 一個 API 就好了。這篇研究也同時發表在 ICRA 2010 之上。


(Homotopic Path Planning 演算法示意圖)


2010 Homotopic Path Planning


Takeo 由於親自參與第一線的研究,因此對於機器人操作所發生的問題倍感深刻。除了發現機器人處理物體移動的問題之外,Takeo 也發現了機器人目前也都帶有著延長線的尾巴。而這個延長線的尾巴可能會讓機器人在空間中移走產生問題。瞭解到了這問題之後,Takeo 開始思考著新的演算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第一次踏足了演算法證明的領域。在 Takeo 講解著這個 project 時,可以看出他的興奮之情,這代表著,他自己又將自己的知識跟技能向前拓寬了一大步。此篇研究發表在 WAFR 2010 之上,這個是專門出演算法的 conference。Demo video 跟程式都可以在其 project 頁面下載。



(Snappy System Demo)


2010 Snappy


除了在演算法上有所斬獲之外,Takeo 也繼續致力地引入更直覺以及方便的方式來讓 Robot 移動物體。因此,Snappy 這個 project 就誕生了。使用者只需要將最後的完成狀態照一張相,之後想要再回復到這個狀態,就只要再秀出照片即可。此篇延就收入在 HRI 之後,也是 Takeo 第一篇攻入 HRI 的 paper。



(RoboJacky 系統示意圖)


2010 RoboJacky


如果循著歷程的話,不難發現,Takeo 的 robot design 都是處理一些重複的事情。Takeo 也發現了這個事情,他也發現了,Robot 似乎很適合處理 repeat 的工作,那這個樣的話,何不就重新設計 timeline,讓 timeline 可以重現 repeat 的動作。一但這個可以不斷 repeat 的 timeline 被發明之後,他們發現,這樣子正好適用於有節奏的跳舞,於是 RoboJacky 這個 project 就是在這樣子的思維下誕生。這篇 Paper 後來被 ACE 201 (一個 game 的 top conference) 所接受,並獲得了Best Paper Silver Award。其 Demo video 可見其計畫網站。



(RoboShop 系統示意)



2011 RoboShop


時序進入到了 2011,Takeo 連續三年在 Robot 的領域在 CHI 這個 HCI 的最高論壇上面有所斬獲。延續著 MagicCards 在家庭打掃的概念之上,Takeo 構思著,如何讓使用者能夠利用系統來規劃這些重複性很高的系統,並且方便儲存這些已經事先安排好或是安排過的事物。因此,這個類似 PhotoShop 的圖層概念的 robot 互動就誕生了,並且被 CHI 2011 所接受。目前 Project 網站上無 demo video,有興趣的人可前往 ACM 網站上觀看。



(Actuated Physical Puppet 系統示意)


2011 Actuated Physical Puppet


融合著圖學的概念,Takeo 真是將圖學的概念在 robot 互動上面發揮地淋漓盡致。對於人形 robot 的操作,Takeo 瞭解到了,人的關節會有一些互動模式,像是你彎腰的時候,腳也會跟著微曲等。這些人的互動模式都可以透過 motion capture 這個裝置來事先截取,而 motion capture 這樣子的 device 之前是用在電腦動畫之上,來幫助 3D 動畫師來作人物的 animation。現在這個裝置也可以來幫助人形機器人的互動了。此篇研究亦發表在 CHI 2011,這是 Takeo 第一次有兩篇 CHI 的 full paper 關於 robot interaction 發表在 CHI,對於 Takeo 來說也是一個新的突破。Demo video 可見其 project 網站



(TouchMe 系統示意)


2011 TouchMe


持續地將圖學的知識灌入 robot interaction 的領域,Takeo 持續地這麼做著。關於如何直覺得操作 robot,Takeo 在度把虛擬 model 的操作跟實際的 robot 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操作著虛擬 model,並且看到虛擬 model 的最後模擬的動作,然後在操作的同時就可以獲得立即的視覺回饋。這樣子的計畫,正在持續地進行著。



(smoon System Demo)


2011 smoon


Takeo 不僅僅是個 engineer,Takeo 其時也非常喜歡設計跟 digital art,如果你觀看 Takeo 的 publication 的 list 的話,你會看到一些很有趣、很無厘頭的 work,如 Another shadow,這個利用 shadow 的暫留時間來創造出有趣的互動,後來被收錄在 SIGGRAPH Asia Art Gallery 2009 當中。如果你去日本一些互動藝術展覽的地方買書的話,你多少也會看到關於 Takeo 的作品的章節的書本。在 JST ERATO 裡面,Takeo 不僅僅只是招收了engineer researcher,Takeo 也招收了有著 design 趨向的 researcher,因此也才會有 Sketch Chair 這樣子的 project,大家也才會看到 Takeo 親自作在他們親自設計出來的 chair 上面的照片(上圖 flickr)。smoon 就是利用機器人的科技來完成的 design project,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 design 發明,讓機器人可以自動衡量要加入的粉末成分多寡,但是這或許是在告知大家,或許 Takeo 的下一步,就是要正式跨入設計領域了!


研究的進行曲


Takeo 一個新世代的研究巨星,引領著新一代日本年輕人一次又一次的創新。一次又一次地自我突破之後,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日本倫理常規,不斷地破格、不斷地超越,Takeo 本身作為一個向上的指標來說,不僅僅對日本的年輕人最了良好的示範跟激勵之外,對全世界的研究學者來說,也是一個景仰的模範: 專注於研究的最前線。然而,不論 Takeo 是否自己有意識到這一點,Takeo 本身依然故我地沉浸在他的研究樂趣裡面,你如果到他 Lab 參訪的話,或許你有機會看到他斜躺在沙發上面看 paper 的輕鬆樣;或者是,你會看到他更隨性的一面,將數個椅子拉起來拼成一張 “床”,斜靠在 “床” 跟牆壁的交界處,思考著 paper 上面的問題。


對於 Takeo 來說,或許獲得更多的資源,是用來實踐他夢想的手段。當大家喝采著 Takeo 的教授升等時,Takeo 只是淡淡回應: “thanks, but this also means more management meetings and less research time… (或許這意味著更多的管理的會議以及更少的研究時間)”。這多少表現出了 Takeo 的無奈,而且是出自於對於研究熱愛所散發出來的無奈。不過,或許 Takeo 自己也瞭解到這一點,唯有他要自己不斷地向前走,他的夢想,以及他所引領的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夢想才能有一個出口。用了 11 年的光陰,從助理教授到正教授;從圖學領域橫跨 HCI 領域,又再橫跨到 Robot 領域,或許現在只是在 Takeo 夢想的半路之上。這個火箭還沒完全加速,而此時此刻,又再度到了 Takeo 人生的轉捩點,研究的進行曲還在持續著,或許我們可以再度期待下一個四年 :)


(如果你想要跟我討論 UI,或是閱讀及時 UI 資訊,你可以訪問 facebook 的 UIUI)
加入MMDays在facebook的粉絲團 隨時閱讀最新文章

Google+的账号封禁

Google+的账号封禁: "

  这些天来,包括许茹芸在内的很多Google+用户的帐号都出现了被挂起审核的现象,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用户的名字和Google个人资料不符合Google+社区准则的原因导致,Google并没有强制用户使用实名,但是用户的名称也必须符合Google的相关准则。

  实名认证未实施

  Google+目前还没有实施实名认证规则,用户可以起任何名称,因此很多搞网络营销的人就冒充名人注册帐号,早先的一个案例是有人注册“马英九总统”这个帐号,然后手动同步马英九Facebook的信息到Google+,之后那个帐号即被Google封禁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山寨马英九的出现,才使得真的马英九注册登录了Google+

  如果未来Google+模仿Twitter推出实名认证功能,就可以方便普通用户来判断很多名人到底是真是假,不会出现山寨名人到处泛滥的情况。

Google+的账号封禁

  名称政策

  Google并没有强制用户使用实名,但用户起名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在Google+的“内容政策”里写到:

  为有助于拦截垃圾邮件并防止假冒的个人资料,请使用朋友、家人或同事平常称呼您时用的名字。例如,如果您的姓名是赵小刚,但别人通常用“小刚”或“阿刚”称呼您,那么您使用后两者中任何一个都可以。

  Google在“您的名字和 Google 个人资料”里,更为详细地阐述了Google+关于用户名称的政策:

  名字和姓氏都要使用同一种语言。

  如果您使用自己的全名,则有助于其他人在网上找到您,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您有多个名字可以代表自己,请只选择一个,并将其他名字置于您个人资料的“其他名字”部分中。

  避免在名字中使用生僻字或不常用的字符。

  在您创建个人资料时,我们的系统会检查您提交的名字,看其中是否含有生僻字或不常用的字符。例如,不允许使用数字、符号或不常见的标点。

  您的个人资料和名字必须代表同一个人。

  Google 个人资料不支持多人或群组个人资料。此外,您不能为非人的实体(如宠物或企业)创建个人资料。只要个人资料名称没有更改,Google 可能会继续允许现有的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个人资料。

  不要使用其他人的名字。

  假冒他人是很严重的问题。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您的个人资料被删除。如果有人冒充您,请转到其个人资料,然后点击举报此人。

  简而言之,用户起名的策略就是:1)不要在名称里中英文混用;2)不要使用非个人帐号(例如企业帐号、网站帐号、新闻帐号等);3)不要假冒他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Google+并没有强制用户使用实名,但用户应该使用自己的惯用名,如果用户的个人资料被挂起,通常是因为用户将名字改成了Google+不接受的名称,这时用户会看到一个需要审核的提示,这意味着Google正在审核用户个人资料。用户可以点击Google个人资料页面上的申诉表单链接,提出进一步上诉的申请,一般填表后24小时内就能得到回应。用户不需要填写实名,只填常用名或者常用网名即可,如果是常用网名,需要在申诉表内填写所对应的Twitter、Facebook或者其他社交网站的个人资料页网址,一般不需要上传身份证照片。

  如果用户的个人资料被暂停,用户仍然可以编辑自己的名字和个人资料。如果用户在暂停状态下编辑自己的名字,Google团队仍然需要先审查用户的名字,然后再重新激活用户的个人资料。

  不妥之处

  从目前Google+使用情况看,Google+的名称政策较易引发争议,我个人感觉是Google+的运营策略有一些问题,如果用户起的名称不符合政策,应该在注册的时候就进行限制,而不是让用户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封停,这很伤害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即使Google+要暂停用户帐号,也应该先联系账号所有者,让其先按照政策进行修订,而不是直接让人暂停。

  人性化的服务策略,可能是以工程师为核心的Google不太理解的策略,这也可能会成为Google在社交网络挑战Facebook和Twitter的一个短处。

  实名制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真实姓名的社交网路政策完全不符合国情,鲜有成功实施的案例,在这个帖子的回复中,有人指出了实名制政策对用户的几点伤害:

  真实姓名政策如何在社区伤害用户:

  1、在线和离线的骚扰。

  2、就业和提供服务的歧视。

  3、现实中的人身威胁。

  4、逮捕、监禁或司法上的管制。

  5、经济伤害,如失去工作,专业声誉损失。

  总的来说,从社区规则看,Google+并没有要求强制实名制,并且这也不符合中国国情,但是用户在起名的过程中,也应该符合Google的名称政策,以避免个人帐号被Google封禁,如果用户的个人帐号被Google暂停或删除,用户不仅仅将无法使用Google+社区,还会无法使用其他使用Google个人资料的产品,例如Buzz和Google+1,不过,用户的 Gmail 和 Blogger 帐号则不受此限制,可以继续使用。

评论《Google+的账号封禁》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Gmail Adds Read Receipts in Google Apps Business

Gmail Adds Read Receipts in Google Apps Business: "

gmail readWould you like to know if the sales presentation you just sent to your boss and other co-workers has been read or not? Now you can if you are using Gmail with the Google Apps for Business edition.


Like Microsoft Outlook, Gmail has enabled email tracking in the Business edition of Google Apps to help users know the exact date and time where their email was opened and read by the recipient(s). Read receipts aren’t sent automatically, unless enabled by the domain administrator, and it for the email recipient to decide whether or not they would like to notify the sender that the message was delivered and read.


How Read Receipts in Gmail Work?


You may choose to send Read Receipts to senders within your organization, where everyone is on Google Apps, or even to external addresses that may be on different email system (like from Gmail to Microsoft Outlook).


Here’s a quick walkthrough on how you can track your emails with Gmail using Read Receipts.


Step 1: The sender, while composing a new email message, checks the “Request Read Receipt” option.


gmail read receipt


Step 2: The email recipient opens the message and when he is done reading, Gmail pops-up a notification asking whether or not they would like to send a read receipt to the sender.


request answers read receipt


Step 3: If the recipient agreed to send a read receipt, the message in the sender’s inbox will be updated automatically with the exact date and time when the message was read.


message read notification


Read Receipts for Personal Gmail Accounts


As mentioned earlier, the read receipts feature is only available in Google Apps (Business).


If you are however using a personal Gmail account, you can enable tracking either using use a URL shortener or embed a tracking image in your email messages.

第三方Android ROM市场前景

第三方Android ROM市场前景: "

  Android在iOS、WP7之外给大家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不仅提供免费的系统与促成更具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开发者与用户的折腾欲望。iOS是一个封闭、完整且统一的生态体系,而WP7则是微软创造的另外一个类似iOS的生态体系,与苹果在iOS里的位置不一样的是微软只制造系统这样的基础构建,设备由三星、HTC这样的手机厂商来搞定。

  而Android呢?Google需要控制的更少,授权免费、代码向所有人开放,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一切,无论你是手机厂商、开发者、甚至一个Geeker用户。你甚至可以移除所有Google的应用,把默认搜索引擎改成百度,内置模拟器开始玩数码宝贝,你可以把它改变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gPhone、iPhone、XPhone,只要你能够足够的想法并且去行动,前几天风靡网络的Android iPhone 4就是典型案例。

  Android足够的开放性让很多开发者投身到第三方ROM的开发中,相比Google提供的标准Android ROM,摩托罗拉、HTC、三星这些手机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中会进行大量的改进以融入自身特色形成特殊的用户体验,而第三方ROM开发团队会要求自己比所有手机厂商做得更好。大多数第三方ROM改造后能获得更多的高级特性、更易用的界面、更好的性能,并且与手机厂商的为自己服务不一样,第三方ROM会不断增加各种热门机型的支持,不论你用的是摩托罗拉、HTC还是三星的手机都能够获得一致的用户体验。

第三方Android ROM的市场前景

  国外最知名的第三方Android ROM编译团队是Cyanogen,它们提供的CyanogenMod支持数十款Android设备,他们的网站已经有超过3万Facebook用户表示赞,Alexa排名高达4000名,作为一个纯开发者社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在国内,除了大量个人开发者在自发进行各种Android ROM的优化外,最知名的第三方定制Android ROM包括MIUI与点心OS.

  MIUI是小米科技运营的项目,这是一个基于CyanogenMod进行二次修改的衍生项目,所以他们能够持续从CyanogenMod的最新改变获益,包括支持各种新特性与新机型,相对应的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用户体验与细节功能的改进。目前官方论坛已经拥有近30万注册用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第三方Android ROM社区,他们每周发布一个新版本并持续改进,他们面对最终用户收集各种建议。

  点心OS是创新工场孵化的项目之一,同样致力于为Android智能手机提供更本土化的使用体验。与MIUI贯彻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不一样,点心OS直接面向手机厂商进行合作,不过目前面世的只有夏普与宏基的少数几款手机产品,缺乏大范围的好评并且远离主流媒体视线,大实话是与网友打交道比喻手机厂商、新片打交道容易太多了。

  第三方Android ROM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与封装Windows系统不一样的是第三方Android ROM是完全合法的,这是比浏览器更底层的入口,可以嵌入各种合作伙伴的应用,可以与手机厂商合作收取授权费,甚至打造自己的移动应用产业链,内容、应用、服务、资讯都是可以尝试的不错方向。但是目前的第三方Android ROM普遍做得不够深,缺乏自己独到的、统一的体验与特色功能,甚至版本繁多的第三方Android ROM导致的应用程序兼容性问题,要从发烧友的小众玩具变成大众宠儿,未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评论《第三方Android ROM市场前景》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Touch screens. How do they work? [Infographic]

Touch screens. How do they work? [Infographic]: "Capacitive, resistive, infrared...it's all a bit mind-boggling when you look at the abilites of each type of screen that you could have on a mobile device. In fact, I have to admit that I didn't really know the differences until I saw this graphic.

The folks over at Cricket Wireless have come up with a pretty cool explanation as to what each type does, its limitatio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so we thought we'd share it with you.
How Does a Touchscreen Phone Work?



"

Google+ 登陸 iPhone

Google+ 登陸 iPhone: "


就在昨天Google+的iPhone版本終於在Apple App Store上架了,

柯南當然趕快裝來用用看,
畢竟iPhone是我目前慣用的手機。

基本上Google+的介面和Android版本差不多,

當然因為iOS與Android的特性,

所以有些細節會不太相同。


在Stream部份,

一樣有三個頁籤來篩選訊息,

當使用者滑動時,

會有貼心小提示。


一樣有群聊功能,

不過那個(null)是怎樣?

iPhone版同樣有瀏覽、上傳照片功能,

這次我注意到那個封面照片是會變的。


瀏覽照片,

可以在下面看到留言。


可以新增圈圈,

不過那個輸入欄在畫面中顯得有點孤單。


總結來說,
很高興Google+登上 iPhone

這策略絕對是對的,

我相信使用者會因此在Google+上多花費一些時間的。

Google+对于Google价值浅析

Google+对于Google价值浅析: "



Google于6.29推出了其社交服务Google Plus,在短短的10多天时间之后,其用户数量居然超过了1000万,而这个还是在Google目前尚未开放注册的情况下取得的,而最近又是有传闻Google Plus的用户数到了1800万。Google几乎在Google Plus发布得同时就推出了Android客户端,而iPhone客户端在向Apple提交几周之后终于在Apple Store可以下载了,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就占据了Apple Store免费排行榜得榜首。


一、Google+和Twitter和Facebook的差别


在Google+推出不久之后就有人在揣测说,Google+能把Facebook干掉么,Google+能把Twitter干掉么?其实我觉得Google+在产品形态上面和Twitter的Facebook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同为社会化服务,但是侧重点不同,并且信息传播得机制也不同


Twitter的关系是单向关注,用户关注了用户之后便可以看到自己关注的用户发布的信息;Facebook是双向好友关系,好友能够看到自己发布的信息;Google+的关系则更为复杂一些,Google+有圈子的功能,可以把用户放大不同的圈子中,用户在发布信息时可以有选择的发布到特定的圈子中,相应圈子中的用户便可以发布的消息,也就是Google+由信息发布者决定信息由谁看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者的信息传播机制完全不同;个人觉得Google并不能取代Twitter和Facebook,但是Google的核心业务是搜索,一个搜索引擎如果不能获取全部的数据,那么其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Google强烈的需要社交数据,以此来弥补搜索缺乏社交数据的不足,当然迫使Facebook开放可能也是其一个目的吧:)


Google+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用户,和Gmail海量用户和其提供的很好的用户推荐机制及方便圈人方式必不可分,Gmail用户数很多,但是Google一直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挖掘这种关系价值的方式,或许Google+是一个契机,目前Google也在考虑将Google+整合到Gmail中,不过这次他们很谨慎,在整合之前就充分了解用户对于隐私方面的反馈。


二、圈子功能的利与弊


圈子功能会让很多人想起之前的一个PPT《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其作者是作者Paul Adams,其就职于Google UX团队从事用户体验研究工作。这个PPT详细的分析了真实的社会化网络应该是什么样,目前Facebook的问题是什么,而其实里面提到的圈子,也就是Google+中的circle也许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其实圈子的功能在Google的另外一个服务Orkut中早就有了,不过在Google+中这个中能被强化和赋予了更大的价值。


在Google+出来的时候,大家对于其圈子功能很多表示很看好,也有一些则觉得让人自己去维护圈子是一件很让人烦躁的事情。个人的观点圈子确实能够解决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和现实圈子对应的问题,不过付出的成本也确实存在,维护圈子,现实中的圈子可能实在逐渐变化的,圈子的维护确实是一个考验,目前Google+更多的是吧新的好友放到各个圈子里面,目前从体验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不过长期圈子的维护,确实也是一个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三、Google+对于Goolge的价值


Google对于社会化服务一直很向往,即使Buzz和wave相继失败也不能改变他对于社会化服务的追求,Facebook这种封闭的社区,让Google这个往日的搜索大哥无能为离力,Google无法获取社交相关的数据,基于关系的信息传播显然更有价值,Gmail用户庞大,但是这种关系的价值却一直未被挖掘,纯粹基于网页索引的搜索貌似不是特别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所以Google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将信息通过关系来传播的方式,并且长远在用户许可的情况将用户对于信息的评价(+1)和搜索结果相结合。个人觉得Google+对于Google有以下一些价值:



  • 挖掘Gmail关系的价值,让这种邮箱中的关系转换为社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为Google的其他服务公用;

  • 通过关系的传播和+1机制形成一套基于社区(或者是People Rank)的一套信息的排序机制;

  • 将Google+社区的信息和Google搜索相结合,考虑在Google+和原有PageRank两种方式加权对于信息进行排序;

  • Google+的圈子功能有可能使Google在搜索信息时按照不同的圈子对用户展示搜索结果;

  • 通过Google关系整合现有服务,包括Google Latitude等等;

  • 当然Google+的开放也可能使Facebook更开放,使Google搜索中未来也能显示Facebook的信息


我的Google+地址:http://gplus.to/watsonxu


PS:貌似都应该有Google+账号了吧,如果还没,留下邮箱,我第一时间给大家发送邀请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101 个 Google+ 技巧

101 个 Google+ 技巧: "

Google+ 虽然诞生不到一个月,并且仍然属于测试版本,但是已经有超过一千万的用户,每天分享十亿条信息。

以下是 101 条让你玩转 Google+ 的技巧,不管你目前是否注册了 Google+。

    福利

  1. 你只要在这篇文章后面留言就可以获得 Google+ 邀请。
  2. 圈子

    Google+ circles

  3. 你可以在一个圈子里添加超过 1000 个的用户。
  4. 你可以把任意用户添加进你的圈子里。
  5. 你可以创建多个不同的圈子,也可以把同一个用户添加到不同的圈子。
  6. 你圈子里的人不需要也把你添加到他们的圈子。
  7. 你可以移除或者阻止自己圈子里的任何人。
  8. 你可以把自己 Gmail 里的联系人全部添加到一个圈子里。
  9. 你可以先把 Facebook 的朋友导出到 Yahoo 邮箱,接着导入到 Gmail,然后再添加到圈子里。
  10. 要收藏信息,你可以新建一个圈子,然后把信息分享到那个圈子。
  11. 浏览器扩展

  12. Facebook Friend Exporter: 可以把 Facebook 上的朋友直接导入到 Gmail。
  13. Extended Share for Google Plus: 将 Google+ 的公开信息分享到 Twitter 和 Facebook。
  14. Replies and more for Google+: 一键回复某则信息及其评论。
  15. Surplus: 随时随地接收 Google+ 通知。
  16. Native Gmail For Google+: 在 Google+ 顶部的黑色工具栏上显示 Gmail 的新邮件数量和主旨。
  17. +Photo Zoom: 自动放大 Google+ 上的图片。
  18. Notification Count for Google Plus™: 每隔一分钟自动检查 Google+ 的通知并显示在浏览器的工具栏。
  19. +Comment Toggle: 隐藏 Google+ 上的评论。
  20. Color Plus: 将 google 顶部黑色工具栏的颜色改为绿色、粉红色或者蓝色。
  21. Helper For Google+: 可以将 Google+ 的信息翻译或者分享到 Twitter。
  22. G+ Count in Title: 在当前页面工具栏显示 Google+ 的通知。
  23. G+ Extended: 可以使用更多的快捷键。
  24. GPlus Search: 搜索 Google+ 上的公开信息。
  25. Move Your Photos: 将 Facebook 图片导出到 Google Picasa。
  26. Start G +:显示 Gmail 未读邮件数量以及同步 Twitter 和 Facebook。
  27. Google+ Ultimate:一直浮现顶部黑色导航条并可以调整页面布局。
  28. Share + Social Buttons:可将信息分享到 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多个社交网站。
  29. Usability Boost for Google Plus™:让 Google+ 更加性感。
  30. Google+ Tweaks:自定义 Google+ 页面设置和布局。
  31. Google+Tweet: 在 Google+ 上更新 Twitter。 (适用于 Chrome、Firefox 和 IE。)
  32. Google+Facebook: 在 Google 上更新 Facebook。(适用于 Chrome、Firefox 和 IE)
  33. Google+ Safari extension: 在浏览器工具栏上显示 G+ 通知。(适用于 Safari)
  34. 除了最后 3 个,其他的扩展都仅仅适用于 Chrome 浏览器。

    脚本

  35. Google plus reply+: 为 Google+ 上的信息和留言添加回复按钮。
  36. Google+ Enhancer: 在 Google 顶部黑色导航栏上显示邮箱、阅读器和日历的通知。
  37. Hide G+ notification box in all Google sites except Google+: 只在 Google+ 网站显示通知按钮。
  38. Gplus_fixed_panel: 可以让 Google+ 顶部黑色导航栏一直浮现。
  39. Fixed Google+ Notification Bar (for Google Plus & Google Search): 可以让 Google+ 顶部黑色导航栏的右边部分一直浮现于 Google+ 和 Google 搜索网页。
  40. (关于以上 5 个脚本的更多介绍,可以参考此文.)

  41. Google + Commander: 可以通过更多的快捷键使用 Google+。
  42. Google+ -> Contrast, Denser, More Features: 可以改变 Google+ 的网页设计。
  43. Google+ : Facebook: 让 Google+ 看起来像 Facebook.
  44. Google+ Tweaks:功能与同名的 Chrome 扩展一样。
  45. +1

    (通过以下扩展或者书签在浏览器上添加 “+1″ 按钮:)

  46. +1 Plus One Extension(Chrome 扩展)
  47. +1 Button – Plus One Button(Chrome 扩展)
  48. Plus One(+1)Button(Chrome 扩展)
  49. Google +1 Button Extension (Firefox 扩展)
  50. The Google Plus One (书签)
  51. 信息

    Google Plus post

  52. 要添加在线图片、视频或者网页,只要把它们的链接拉到分享按钮就可以了。
  53. 你可以把图片直接拖到分享框里。
  54. 对 Google+ 上自个的图片,你可以添加标签、旋转、选择效果、等等。
  55. 你可以一次性上传多个图片或者视频文件。
  56. 你可以点击信息的 “限定范围” 链接看哪些人可以看到该信息。
  57. 你可以分享 Google+ 上其他人的信息,除非作者禁止分享。
  58. 要回复或者提及某人,只要在他们的名字前添加 “+” 或者 “@” 就可以了。
  59. 要给某人发私信,只要把该信息分享给他们就可以了。
  60. 点击信息发表的时间可以看到该信息的永久链接。
  61. “+1″ 按钮相当于 Facebook 的 "Like"按钮,点一次赞,再点一次取消赞。
  62. 点击 Google+ 上的图片,你可以放大它们、评论它们以及阅读它们的评论。
  63. 你可以编辑甚至删除自己的信息,可以禁止别人评论你的信息,可以隐藏圈子里令人讨厌的信息,也可以禁止别人转发你的信息。
  64. 点击自己信息下面的分享链接可以把信息分享到 Twitter 和 Facebook。
  65. 快捷键

  66. 空格或者 J = 向下滚
  67. Shift + 空格 或者 K = 向上拉
  68. J = 下一篇
  69. K = 上一篇
  70. Q = 跳到聊天栏
  71. 回车 = 开始评论
  72. Tab + 回车 = 发表评论
  73. Tab + Tab + 回车 = 取消评论
  74. 神奇的效果

  75. *Word* = Word
  76. _Word_ = Word
  77. -Word- = Word
  78. _*Word*_ = Word
  79. 网站

  80. PlusFeed: 可以订阅任意 Google+ 用户的公开信息。
  81. GPlus: 为你的 Google+ 个人主页创建一个简短的链接。
  82. Google Plus Widget: 把一个 Google+ 小工具添加到博客或者网站,以便别人圈你。
  83. SocialStatistics.com: 为 Google+ 的用户排名。
  84. GPhangouts: 公开自己的群聊视频或者围观别人公开的视频群聊。
  85. Gplus.sagg.im: 将 Google+ 信息同步到 Twitter、Facebook 和 Identi.ca。
  86. 你可以参照 Mashable 的方法,创建一个桌面版的 Google+。
  87. 你可以参照 Mashable 博客的方法,通过 iPhone 手机上传图片到 Google+。
  88. 你可以填一下 这份表格,以便第一时间获得 Google+ API 的通知。
  89. 通过 Google Takeout 可以导出自己 +1 的网页。
  90. 手机

  91. 你可以在手机浏览器上使用手机版的 Google+,但不能上传图片和视频。
  92. Google+ 有一个官方的 Android 应用软件。
  93. Google+ 有一个官方的 iPhone 应用软件。
  94. 官方的 Android 软件可以上传视频和图片到 Google+,但是 iPhone 软件不可以。
  95. 你可以通过 iPhone 应用软件 DoAT 更新 Google+。
  96. 通过 Google+ 的手机应用软件的 Huddle 功能,你可以群发信息。
  97. 其他特性

  98. 除了 Google APP 的用户,你可以邀请其他任意邮箱的用户加入 Google+。
  99. 要搜索 Google+ 公开信息, 你可以在 Chrome 浏览器上创建一个搜索引擎,链接(URL)如下:
  100. {google:baseURL}search?q=site:plus.google.com inurl:posts/* %s

  101. 要搜索 Google+ 个人资料, 你可以在 Chrome 浏览器上创建一个搜索引擎,链接(URL)如下:
  102. {google:baseURL}search?q=%s&tbs=prfl:e

  103. 你可以通过视频群聊功能同时和最多 10 个人进行视频聊天。
  104. 你可以在灵感话题页面添加和跟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05. 你可以在 Google+ 上玩 GTalk。
  106. Google+ 上聊天窗口的大小是可以通过拉动来调整的。
  107. 不要在 Facebook 上打 Google+ 的广告,否则你很可能会被 Facebook K。
  108. 未满 13 岁的小童鞋不能注册 Google+。
  109. 帐户设置

    Google+ account settings

  110. 你可以选择性地通过邮件接收通知。
  111. 可以显示上传相片及其相册的拍摄地点。
  112.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界面语言。
  113. 在数据备份页面,你可以备份自己的图片、个人资料、联系人、圈子、信息流和 Buzz 信息。
  114. 在个人资料和隐私设置页面,你可以设定谁可以给你发邮件以及公开的个人资料。
  115. 在帐户概览页面,你可以删除自己的 Google+ 帐户。

Google+ 虽然颇受欢迎,但是并不完美,例如,不能直接搜索网站上的信息,不能归类 +1 的信息,签到功能很差劲,等等,所以将来相关的技巧会越来越多,特别是 Google+ API 发布之后。

相关博文:

  1. 在浏览器上浏览 Gmail 里的 Word 文档
  2. 把图片拖到 Google 文档
  3. 在 Gmail 中插入图片的第三种方法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