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限制級網域XXX

很多人都不喜歡色情,不管是兒童保護團體還是政治人物,甚至是大名鼎鼎的蘋果執行長 Steve Jobs 都深惡痛絕。幾個月前,網路上出現了新的網域「.xxx」,就是為了成人情色業者及好色之徒而設的「限制級網域。」

在 Gerrard Dennis 所開的線上泳裝賣場,底下不論是行銷部門或是資深人員,皆人手一支 iPhone,平日業務處理也都使用 iMac,這裡員工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已離不開蘋果,或該稱他們為「蘋果信徒」也不為過。因此當 Dennis 收到來自 Apple App Store 的警告信時,他非常吃驚。信上載明,由於 Dennis 的程式含有情色元素,因此系統已自動將內容下架。

Dennis 回憶當時情景,他只有在回覆信上向蘋果確認,真有收到使用者的抱怨信件嗎?當然 Dennis 也明白,這樣的一封信必然石沉大海。

Dennis 無奈地表示,賣比基尼泳裝,當然得要有女孩子穿上比基尼的圖片。

滿腹委屈的 Dennis 只能將不滿發洩在一個被許多科技部落格推薦的商業網站上。幾天後,他發現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又重新上架了。於是 Dennis 興高采烈地去函蘋果表達感謝之意,只是跟抱怨信一樣毫無回音。

Dennis 接受《衛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公司內部正在研發一個專為 iPad 使用的應用程式。他說:「我們沒有任何惡意。在蘋果高道德水準的審查之下,表面上我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可是我們能夠理解蘋果的做法。」

過去幾年來,除了 iPod 及 iPhone 的風行,蘋果執行長 Steve Jobs 最為世人所熟知的還有他反對色情的高道德水準。

蘋果在開發者協議明定禁制淫穢、色情及毀謗元素,而蘋果也有權檢視開發夥伴的內容。許多針對蘋果的評論也蜂擁而至。

自蘋果的瀏覽器程式開始隔絕粗俗內容,仍常見到有人樂此不疲地連上網路,點閱某些成人情色網站,而蘋果的 App store 每個月也會移除上千個違規的應用程式。

評論家提出質疑,為何 Playboy (花花公子) 及 Sports Illustrated (運動畫刊) 的應用程式仍能在蘋果的線上商店頁面保有一席之地,而這 2 本雜誌都以誘人胴體為世人所熟知。某些媒體狠批 Steve Jobs 反色情的高道德水準,只是單純擴張自己誇張的控制慾,以及自以為受到 Google 迫害的妄想症,也讓積極尋求聲援的 Jobs 只能重複發表老掉牙的高道德論調。

Steve Jobs 曾公開表示,時下兒童過於輕易地取得成人情色資訊。當然也有不少家長團體、女權團體等等反色情團體提出相同論點。他們都認為,只要電腦連上網際網路,使用者只輸入幾個讓人害羞的字眼,再用滑鼠輕點,各式圖片、影片應有盡有,對兒童身心發展為害甚大。

也許對這些人而言,所謂的色情是難以啟齒的:小時候把「養眼圖片」很隱匿地藏在大衣櫃的暗處及床舖木板夾層,談論的時候要有些許掩飾,而不像今日舉目皆是或人們大肆議論的景象。這些人擔心少男少女會學習性暴力,而發生將異性友人衣服扒光,圖謀不軌的情節。

網路名稱與號碼分配組織 (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 在今年 6 月 25 日決議開放網域名稱「.xxx」,以後成人網站可在網址字串使用「.xxx」。

網路實業家 Stuart Lawley 幾周前取得在「.xxx」網域進行會員收費機制的權利,他迫切地想證明「.xxx」也能讓那些有疑慮的父母們受益。另外,在「.xxx」註冊是採志願制,只要業主願意,隨時都能登記,不過註冊費比其他網域還貴,高達 60 美元。 Lawley 希望,在 5-10 年後,「.xxx」可以是成人線上娛樂的同義詞,他也認為人們很快會習慣這個「網路紅燈區」,並樂於使用這個字串來搜尋所須資訊。

設置這塊「紅燈區」並不可能使其他所謂「正常」網站降低煽情圖文的出現機率,而也有一些業者也表示不會為此撤出 .com 網域。其實 Lawley 的想法也不難理解,藉由標籤系統,將網站內碼附上關鍵字,使搜尋引擎及瀏覽器更容易進行判別動作,當然也很輕易地能從源頭 .XXX 進行隔絕。

Lawley 表示,有許多成人網站同時在許多不同網域進行註冊,並且將身處於不同網域的使用者都導回主站,瀏覽相同的資訊,所以只要關鍵字都標上 .xxx,就會產生連鎖反應。

線上色情產業發展時間幾乎等同於網際網路存在的時間。幾年前,人們還在撥接上網的時候,會將成人雜誌圖片進行掃瞄上傳,並在朋友圈中流傳。電子留言板的出現,給了色情產業一個宣傳的契機,並進而開始設置付費網站。而新的電子商務制度及一日千里的光纖寬頻連線上網速率,使這些網站得到爆炸性的成長,如今可以提供的不只是圖片,從影音甚至線上視訊對談,可說應有盡有。

曾出書撰寫成人網路產業戰爭的網路顧問 Kieren McCarthy 表示,由於這些業主必須精益求精,因此在技術上不能落於人後,現在線上影音串流技術能如此普及,也必須歸功於這些成人網站。

McCarthy 認為,同業間彼此加入連結並藉此收費,這就是成人產業獲利的全部。他也認為,目前沒有更好的獲利方式。

科技除了帶來便利,也帶來麻煩。許多非主流的色情業者開始放上自己的影片,可是這些影片的所有權明顯非他們所有的,當然也進入了智財權及隱私權的訴訟。

今日人們最熱衷搜尋的事物,有 15-23% 都跟色情有關。2008 年《金融時報》統計,美國成人產業獲利達 120 億美元,多數來自成人影片 DVD。

有不少民眾贊成有條件的開放限制級網域,根據《CNN》調查,2.4 萬名受訪民眾中有 83% 樂意支持「.xxx」。知名女權主義作家 Natasha Walter 更大表贊同,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方向。

美國右派天主教團體則力陳反對立場,甚至積極遊說商務部,使 Lawley 的提案一度在 2007 年受阻。

由成人產業公司聯合組成的自由言論聯盟 (Free Speech Coalition, FSC) 也是持反對立場的團體,他們擔心遭受區域分化 (Ghettoisation),也擔憂註冊 .XXX 後會使權責機關找到名目額外課稅。許多獨立成人娛樂公司認為,.xxx 讓成人網站更容易集中,便於政府進行管理整頓。

知名反色情人士─美國波士頓 Wheelock College 社會學教授 Gail Dines 則是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反對意見。她認為,「.xxx」帶來的只有讓色情的影響力持續擴張,最後造成災難。

Lawley 顯然想靠 .xxx 大賺一筆。目前所知成人網站有 700 萬個,若有 100 萬個決定轉投「.xxx」,如此 Lawley 每年至少獲利 3000 萬美元。現下已有 15 萬 8242 個網站向 Lawley 的公司 ICM Registry 進行預先註冊,而 Lawley 則希望幾年內奪下 50% 的市占。

Lawley 個人在接受《衛報》訪問時,對色情本身持「中性」看法,也不針對在這個產業底下居弱勢的女性發表任何意見。顯然他自己對於靠著色情而賺錢,內心應當也有不少疑慮。

Lawley 表示,他很清楚這是一個可以賺錢的冒險。他坦言自己也是一個擁有 2 歲小孩的父親,而目前他的公司也力行每有一個註冊者加入,都會捐出 10 美元給予「網路責任基金會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Online Responsibility, IFFOR)」。

雖然 IFFOR 的規章內容中提到 6 次負責及責任感。就算這可以拿來做為 Lawley 公關宣傳用語,或是一個有錢人突然地自覺難忍良心譴責,可是只要有人膽敢觸碰到情色議題,必定會受到公開攻訐。

曾為「.xxx」撰寫評估報告的 McCarthy 直言,有許多在成人產業工作的人士,都要為社會亂象負責任。他指出,這些人抱持的想法是因為市場有需求,因此「我得盡全力提供情色素材給人們欣賞,而這當然不會違法。」

那些防堵色情不餘力的人們都不樂見色情惡勢力的版圖在網際網路上大肆出現擴張,可是矛盾的地方在於 Lawley 的做法確實可以有效規範業主,甚至也能在「.xxx」的框架下進行資訊安全防護機制,也能強力隔離電腦病毒入侵。

資深業界人士 Gregory Dumas 由於支持「.xxx」,前些日子被踢出自由言論聯盟董事會。身為業界的強力批判者以及辯護人,Dumas 支持 Lawley 嚴厲把關註冊年齡,好讓客群越來越單純,這對業界也是件好事。

目前沒有研究可以確切說明網路色情所造成的衝擊,當然也可以解釋成這一世代的青少年尚未長大成人,因此不能得知是否有負面影響。也有不少的評論認為,充斥色情圖文的網站會使青少年上癮,並且會對他們的人際關係造成衝擊。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 Terri Apter 認為,性犯罪的發生率與色情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而她也指出,外界長期強迫灌輸女性一個理想的價值觀以及傳統角色定位,對女性構成的壓迫感及傷害遠大於色情這件小事。同時,對色情所存有的文化焦慮,其實也只是人類為了分攤受到新科技對思想的衝擊。

Apter 表示,為了適應新環境變遷,脆弱的人腦也必須快速的演變,然而便捷迅速的生活已使得人們很難停下腳步,靜心省思日常作為。

女性主義哲學家 Nina Power 也同意將色情過度妖魔化的言論太過氾濫,並建議人們最好將注意力轉至經濟層面。Power 說:「如果我們從經濟的角度去設定議題,舉例來說,『誰賺到了錢?』如此導出的輿論會如何演變。」

Power 指出,目前針對色情的批判都太過悲觀。她也不認為女性朋友想瘦身、減肥或是接受整形手術的動機,都與色情有所關聯。她對人性的光明面很有信心,並指出事情必定會出現轉圜,人類遲早會擺脫傳統框架束縛。

專寫「性」主題的部落格作家 Margolis 也表示,那些反抗色情的衛道戰爭並不會出現勝利的契機,她甚至不認為使用「.xxx」審查制度會是正確的作法。她直言,最好的作法就是斷絕接觸這些事物,或是支持某些女性色情業者如 Ms Naughty,正在嘗試的各種替代作法來使大眾接受。

McCarthy 認為,未來應該不致會有更大的反動力量出現,除非多數人們開始對色情感到厭惡,那麼到時會有更多作法來達成隔絕目的,而「.xxx」或許會是一個好答案,也可能是不完全的解決方法,也或許會是一個完全失敗的作法。然而網路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不開始去應用的話,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沸騰15年 中國互聯網的產業傳奇

沸騰15年 中國互聯網的產業傳奇: "
"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Twitter大改版 操作方便回應快



成立4年的Twitter為用戶最多的社群網站之一,會員數突破1億4500萬,每日發佈超過9000萬筆新訊息。為提供用戶更容易、快速、方便的訊息搜 尋服務,Twitter於日前進行大改版,以貼近使用者的需求。新版Twitter導入雙窗格介面,以展示更多、更深入的資訊。 Twitter網頁左方提供更多功能選項,如我的最愛、熱門趨勢,及追隨或被追隨名單等功能,當用戶點選訊息時,網頁右方將顯示相關主題或作者的內容,且 用戶還可透過「迷你個人檔案」功能,存取個人發表的訊息或自傳等內容。此外,新版Twitter還提供更清楚的「時間軸」功能,以呈現轉寄、搜尋,或列表 等資訊,且附加在Twitter的照片與影片,現在可直接伴隨著文字呈現。

Twitter平均每天發佈超過9000萬筆新 訊息,因此希望藉由網站的不斷更新與升級,讓用戶更方便、更容易搜尋到所要的資訊,並使Twitter成為資訊取得的重要途徑。Twitter執行長 Evan Williams表示,新版Twitter是為了提供使用者更豐富、更快速的體驗。外界認為此次全新改版使Twitter與Facebook更為相似,可 使Twitter更加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升級後的Twitter將擁有全新的架構,反應更快並更加貼近用戶需求,雖然目前只 有少數的用戶可以使用最新的Twitter,但未來幾周,新版本會陸續發佈給全體用戶使用。

实名认证能给百度说吧带来什么?

实名认证能给百度说吧带来什么?: "

百度推说吧有那么几天了,以下是鄙人对百度说吧的一些看法。

看法一:百度说吧是微博还是社交?

网上有说,百度说吧是在用微博的形态做社交,在我看来,百度依旧是在用微博的形态做微博,只不过是是更加严格的实名认证的微博。

百度说吧有微博的真实名字(t.baidu.com)与腾讯微博(t.qq.com)、新浪微博(t.sina.com.cn)以及网易微博(t.163.com)的命名规则完全一样。按照百度系产品的命名规则(贴吧tieba.baid.com),说吧应该是shuoba.baidu.com(我较真了)。

从百度说吧首页的显示内容看,似乎有意避开“微博”这个字眼,首页全然不见“微博”的踪影。但是百度说吧依然是关注朋友,发布消息,仅此而已,just another microblog。

看法二:百度说吧的用户体验

百度说吧的实名认证很变态,要通过手机号绑定、实名、身份证号、真实照片,只有通过四项内容。百度什么时候帮公安局做上实名认证的工作了。

这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个繁杂又痛苦的过程。繁杂,痛苦的过程,则意味着潜在用户的流失。

看法三:百度说吧的市场定位

百度说吧所谓的“全新交友模式”,无非还是夹杂着实名认证的微博。社交平台注重交流功能,基于真实身份的前提至上的平台,对流畅的交流大有裨益。且不谈这个实名认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很容易忽略的一点是,我在腾讯微博上也可以对话,也可以进行交流。交流并不是社交的专利,更不是说吧的专利。

百度说吧的市场定位在哪?新浪微博走的是名人路线,腾讯微博走的QQ用户路线,那么百度说吧要走什么路线?靠搜索引擎薄弱的用户黏性?

按照常理来说,实名认证一般适合在商务和婚介等行内上,如国内的电子商务网站和婚介网站。那么按此推论,百度说吧要走一条商务的路线?

百度的产品,除了搜索引擎之外,其他产品的用户的年龄大都偏低。走商务路线,百度还需要培养用户。

看法四:百度说吧的实名认证

实名认证,从始至终都是一把双刃剑。

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有人就是喜欢在网上穿着马甲,有人就是喜欢花名,那么百度无疑就抛弃了这部分潜在用户。如果这部分用户百度不稀罕,那么谁就能保证商务人士就一定喜欢实名认证?

BTW,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哪一个实名制获得了大多数网民的支持?实名制,小心什么时候被跨省了。

对于实名制,如果不解决安全问题,那么百度说吧将会死得很惨很惨。一旦账号被盗,那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就全部曝光了。

看法五:百度说吧靠什么黏住用户

腾讯微博用QQ ID和客户端轻松黏住用户,新浪微博用名人和娱乐也能黏住用户,那么百度说吧要靠什么来黏住用户呢?是BT的实名认证吗?

百度搜索流量是很巨大,但是怎么导入流量也是困扰百度的问题。就是是从百度其他产品导入的用户,谁能保证这些用户会被黏住呢?没有足够吸引用户的特色(实名认证还不够分量),谁都可以点点鼠标就可以把你关闭。

百度说吧

"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Facebook正在測試可追蹤友人的訂閱功能

自從Twitter簡單的介面及功能受到矚目後,Facebook不斷在複製Twitter所擁有的功 能,例如公開檔案、狀態更新、即時搜尋及追隨(Follow)功能等。

專門報導Facebook大小事的All Facebook上周報導Facebook正在測試可追蹤友人的訂閱(Subscribe)功能,並已獲得Facebook證實。

All Facebook是在某個Facebook用戶的網頁上發現訂閱功能,隨後便取得Facebook的證實。Facebook表示,該站的確正針對少數的使 用者進行該功能的測試,它允許使用者能夠訂閱其他友人及網頁,以在友人更新狀態或張貼新內容的時候通知他們。Facebook並未透露該功能正式上線時 程。

自從Twitter簡單的介面及功能受到矚目後,Facebook不斷在複製Twitter所擁有的功能,例如公開檔案、狀態更新、即時搜尋及追隨 (Follow)功能等。更曾經在去年9月測試精簡版的Facebook Lite,僅提供塗鴨牆、個人資訊、照片及影片分享等主要功能,但不支援外部應用程式,但該版本還未步入正式階段就在今年4月夭折。(編譯/陳曉莉)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Bloglines 之死

Bloglines 之死: "

不能說意外,但是聽到消息還是有點感傷:Bloglines要收山了。



我自己偏好的是Google Reader,很不常用Bloglines,因此當下的第一個反應並沒有很激烈;但冷靜一想,我現在開Google Reader(或是延伸服務Feedly)的次數也早不若以往頻繁。Bloglines已死,那剩下的Google Reader,又能獨活多久?


Bloglines關閉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這幾年RSS讀者的總量一直在下滑 … 有一說是大家都改用Facebook跟Twitter來接收訊息了(咦?怎麼跟Digg流量下滑的原因這麼像?)根據Hitwise的統計,今年1月新聞網站有3.52%的流量來自Facebook,Google News只有1.39%,而Google Reader佔…. 0.01%。



但RSS閱讀器的式微,代表RSS已經不重要了嗎?我不這麼認為。RSS已經逐漸變成每個網站的基本標準,即使沒有RSS閱讀器,還是可以用它的文字輸出功能,跟各式各樣的閱讀界面整合在一起(譬如瀏覽器、Facebook粉絲團與Twitter機器人、iGoogle與MyYahoo的新聞訂閱器…)RSS代表的是一種內容輸出機制,跟RSS Reader這種工具並不一樣。某項工具衰微,不盡然代表讀者對內容的需求消失了。


我認為這個新聞的意義是,人們越來越傾向一種融入生活、複合式的閱讀情境。在Facebook與微網誌上,新聞是經過朋友轉貼推薦還附有評語的,看起來就像是”茶餘飯後的閒磕牙話題”,而非Google Reader/Bloglines這種硬梆梆冷硬字體,三不五時還提醒你有1000多篇文章未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需要心裡準備的挑戰


各位再看看Flipboard,應該能認同這種“把新聞消費融入社交情境“是現在的趨勢:



新聞/部落格內容依舊很重要,但是消費方式改了,3、4年前曾經廣受歡迎的專屬的新聞閱讀器,現在看來就像是社交時代來臨前的過渡產品,隨時可以丟棄。不得不說,時代變遷得還真是快啊。



相關推薦
















加入MMDays在facebook的粉絲團 隨時閱讀最新文章





"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HOW TO: Set Up Missed Call Notifications in Google Voice

HOW TO: Set Up Missed Call Notifications in Google Voice: "


Over the weekend, Google announced a new feature for Google Voice: The ability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missed calls in e-mail form. It’s a welcome feature, but as is often the case with new Google application additions, it’s hidden away in the settings menu, and the blog post about it didn’t clearly explain exactly how it works.

It’s easy to turn on the notifications for calls going to your Google Voice number, but it’s a little more complicated to get the feature working with your “real” mobile number. Here we’ll explain how to set up both.


Enabling Missed Call E-mails


To enable the missed call e-mails for your Google Voice number, log in to Google Voice and locate the “Settings” link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the screen, immediately to the right of your e-mail address and phone number.

Click there and two options will pop up: “Voice settings” and “Google Account settings.” Click on “Voice settings” to proceed.

Once you’re on the Settings page, click on the “Calls” tab. You’ll see the “Missed Calls” section at the very bottom with two options. You can check “Place missed calls in the inbox” to get notifications at the Voice application website only or check “Send missed calls to my e-mail” to have the notifications e-mailed to your attached Google account e-mail address instead. You can also check both boxes if you want to get notifications in both places.

Check the options you want, then click the “Save changes” button at the bottom. Now whenever you miss a call to your Google Voice phone number, you’ll receive a notification that simply says: “Missed call from: (xxx) xxx-xxxx at 1:50 p.m.”


Getting Notifications for Missed Calls to Your Real Number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calls placed to your real number, not just your Google Voice number, you’ll have to enable Google voicemail for your phone. To do this, navigate to the “Phones” tab in Settings and find the link to “Activate Google voicemail on this phone.”

A little window will pop up that includes an activation code. Verify that your carrier has been accurately identified at the top, then pick up your phone to dial the activation code exactly as it appears in the window. Hit “Call” or Send” as Google suggests.

On many smartphones, you’ll receive immediate confirmation that multiple forwarding features have been enabled. If you didn’t receive a confirmation, you might want to have someone dial your real number to test it.

If it worked, the rules you set for e-mail or inbox notifications of missed calls will apply to your actual number, not just your Google Voice number. To disable this link, just repeat the process by clicking on the new option that says “Deactivate Google voicemail on this phone.”

Image courtesy of iStockphoto, UltraONEs


Reviews: Google, Google Voice, iStockphoto

More About: Google, Google Voice, Guide, how to, missed calls, Mobile 2.0, notifications, phone

For more Mobile coverage:






"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Diaspora即將上線 迎戰Facebook

即將在9月15日上線的開放源碼社群網站「Diaspora」,或許能幫網友們擺脫在Facebook上個人隱私被侵犯的煩惱,讓網友們可以放心的將照片、影音檔案以及個人資訊等與親朋好友們分享。

Diaspora的四位創始人來自紐約大學的庫朗數學研究院,他們表示,Diaspora注重個人隱私與個人控管,而且Diaspora是個分散式的網路,電腦是相互連結,網友不需要經由Facebook、TwitterFlickr等中介網站,就可以和親友們分享個人資訊、相片以及影音檔案等,網友們既能保有隱私也能分享,讓其他人無法存取你和親友相互分享的資料。

四位創辦人表示,網友不能允許個人資料讓像Facebook這類的大型網路公司所存取,或者擁有網友在社群網站流傳的資訊,網友們要取回自主掌控的 權利。在Diaspora中,用戶們所直接使用與管理的電腦享有網路伺服器的空間,而目前團隊還正在全力研發「清晰、前後關連的共用功能」,要解決如何去 分辨「哪些是與眾人或親友共用的資訊」的問題。

目前四位創始人已獲得近6千5百位網友的解囊相助,超過20萬美元來贊助他們的Diaspora計畫。一些科技部落格還稱Diaspora為抗臉書 網站(Anti-Facebook),不過仍有許多人懷疑,Diaspora是否能和估計市值達330億元美金,以及擁有5億用戶的Facebook做抗 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