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大陸企業面臨壓力 與 Google 合作關係該留該斷?

Google正式宣布將退出大陸後,和Google有合作關係的諸多大陸企業也不得不開始審視是否要繼續與Google合作。


某些企業表示正重新審視與Google的合作關係。像是影片下載網站迅雷,本與Google合作,由Google為其提供影片搜尋服務,但現在營運長羅為民表示,迅雷內部正在討論是否要繼續合作關係。同樣與Google合作,由其提供網路搜尋功能的新聞網站龍頭新浪亦正在觀察Google事件對雙方合作可能造成的衝擊。

由Google為其提供線上字典服務的金山公司則說雙方合約在10月到期,但下一步行動則尚未決定。金山公司發言人表示,Google人員曾私下告訴他,如果金山公司受到壓力,Google也能理解。

大陸2大電信商則早已做出選擇。大陸第3大電信業者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所販售的摩托羅拉(Motorola)品牌手機將不再內建Google搜索引擎。先前大陸第2大電信業者中國聯通(China Unicom)也早自旗下販售的Android手機中移除了Google搜索功能。

Google公司在大陸合作企業眾多,有的只是單純有廣告業務往來的公司,但也有像新浪這樣與Google有聯合提供服務的公司。研究機構易觀國際的執行長于揚認為,對Google的小型廣告主和廣告商來說,他們比較在意的可能只有Google將大陸網站業務移到香港後是否能保持網站的流量。但是大型企業卻沒這麼輕鬆,因為與Google有緊密的合作關係,所以這些企業勢必會遭受較大衝擊。而且這些企業知名度高,規模也大,所以受到的公部門壓力也會相對較大。因此這些企業在思考後續舉動時都得將政府態度納入考量。

目前大陸類似Facebook的社交網站人人網已將Google在其網站上付費設置的宣傳頁面移除,若有人打關鍵字「小谷哥哥」搜尋,只會看到「此人因為行為不當,被管理員封禁了帳號」的訊息。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社群網站

廣告新時代 社群網站退燒後該怎麼走(2010/3/29)
 
記者/蔡育芝
2009年台灣掀起Facebook風潮,一躍變成網路廣告的當紅炸子雞,市場規模占整體廣告總額6.9%。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是由Facebook領軍的社群網站,也無法成為社群網站的廣告市場的強心針,成長率不增反減。根據2010年eMarketer調查顯示,2009年社交網路廣告成長率從61%大幅下降至12%,而今、明兩年的社交網路廣告成長率也預估約在13、14%左右,可見社群網站的廣告成長力道趨緩。

Facebook被市場過度吹捧,造成社群網站廣告成長過度預期,而話題退燒後就得回歸基本面了。首先,社交網路廣告價格普遍較低,導致營收較低,再者則是社群網站的通病,廣告被訪客視若無睹,回應率低。線上廣告公司Undertone Networks的執行長Michael Cassidy曾直言表示,社交網站的使用者為的是跟朋友互動,無意對廣告作任何回應,在社群網站上買廣告,簡直是浪費大把鈔票。這顯示,社群網站的廣告得改變型態,不能再因循傳統的廣告模式了。

另一個較為人詬病的是,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問題。先前,Facebook預設選取Beacon廣告聯盟機制,透過該機制可追蹤使用者在網站上的活動或 購物行為記錄,再轉手提供給使用者的友人。如:A用戶回覆喜歡的電影,而好友B造訪其頁面時,將會跳出「A喜歡看阿凡達,那你呢?」等類似的廣告,以吸引 使用者目光,藉由共同的族群進行「聚焦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使用者的個人隱私淪為廣告主的行銷利器,受到使用者強力的抨擊。

那麼該怎樣才能善用社群網站特性,成功將人潮變成錢潮呢?Web2.0時代,社群網站應是參與式行銷的平台。因此,廣告主必須吸引使用者與品牌互 動,再藉由好友間的分享與推薦,透過使用者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等不斷的擴散開來,並做雙向的互動和溝通,讓使用者參與行銷。如透過Facebook的品 牌粉絲專頁,與使用者創造互動與黏性,再結合網路行銷活動,把廣告由虛擬世界帶回現實。

另一個廣告商機是,替使用者貼標籤。社群網站應該由系統分類或關鍵字判定,從使用者的基本資料、興趣、粉絲團、社群、心理遊戲等,甚至是發表文章、 討論話題做紀錄和數據分析,然後幫使用者貼上標籤。之後,當廣告主要搜尋與30~40歲、抽菸、白領上班族、男性等特性相符的顧客群,就可以藉由標籤的複 合式篩選找到目標清楚的分眾,精準的深入經營顧客。

社群網站的廣告市場仍大有可為,豐富的個人空間、線上遊戲、交友互動等機制,等於是有更大的基礎去蒐集使用者的資訊和喜好,累積使用者的行銷資料 庫。若再加上標籤或關鍵字搜尋的功能,則將廣告主的目標與使用者的需求做更好的媒合。當出現在頁面的廣告是使用者所需要的,那就不再是垃圾廣告,而是讓使 用者願意買單的資訊了。


廣告新時代 引爆行銷新能量(2010/3/29)
 
記者/林宜澄
商業週刊曾以「最強的人脈武器」形容社群網站,探討如何以最簡單的互動,引爆銳不可檔的行銷力量。網路社群的崛起,不但讓慣用BBS的網路使用族群,紛紛轉而投身其中建立社群,同時也改寫了企業銷售業績,甚至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這股新崛起的勢力不容你我小覷。
要見證網路社群力量有多強大,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2009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歐巴馬在勝選後表示,自己沒有資金預算與過多的支援,競選地點只是德梅因市的鄰里後院。幫助他打贏選戰的奇蹟是由於FacebookTwitter,透過支持他的社群網站使用者在網路上「揪團」,網站上有超過一千個應援群組成立,人數高達490萬人。歐巴馬不僅有效集結草根力量,也促進年輕選民參與投票,創下美國40年來投票率的新高,展現社群網站強大的連結性。

社群網站會具有如此強的連結性,須歸功於莫大的網路使用者。根據東方線上今年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調查顯示,網路高度使用者為13至31歲之年齡層,這些族群具備樂於詢問、採納各方意見態度,因此,使社群網站中集結多元群組。各企業面對此趨勢,進而開創了網路廣告的新藍海策略,即使是原有的網路書店、購物網站等也投身社群網站市場提升能見度。

網路社群的龐大行銷能量,讓知名實體品牌如金石堂網路書店富邦購物網也, 順應社群網站風潮,成立通路,提供即時資訊與互動服務。此外,像麥味登早餐店,則是結合社群遊戲做行銷,透過消費換取遊戲幣值,藉此也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 距離。企業和社群網站使用者比例有增無減,企業看見市場的熱度,進而追隨這波風潮,使用者主動地加入或建立豐富資訊的社群,參與社群的行為,即顯示出其對 資訊或品牌產生信任感與忠誠度,以消費者的立場與企業互動。

雖然近期景氣仍舊不明朗,但根據台北市網際網路廣告暨媒體協會資料 顯示,台灣2009年網路廣告市場仍呈現正成長,預估今年可再成長12.76%。而社群網站的口碑式行銷廣告在去年占整體市場的6.9%營利,為帶動市場 的主要力量,預期今年可成長3成。有鑑於市場日趨壯大,各大網路相關企業皆覬覦,期盼進入市場分食大餅,其中Facebook因在5年內招集3億用戶,使Google微軟競相爭取投資;另外,Twitter的併購出價也已經超過5億美元,可見網路的草根力量影響選情,更影響商業溝通行銷方式。

社 群網站能迅速竄起,在於網站具備即時性、互動性、高度串聯性、操作簡易等功能特徵,不需要佔用使用者過多的時間,反而成為大眾消遣打發時間的工具。對廣告 主而言,除了網站操作簡便以及廣大用戶高互連性,以增加廣告點閱率外,基於社群網站規定以個人真實身分註冊,使得企業得以精準地區隔分眾市場傳遞行銷廣 告,提升銷售成效。用戶的高度使用與企業的多元資訊互惠下,未來社群網站行銷的發展,想必仍能在市場上獨領風騷。



廣告新世代 微網誌衝出一片天(2010/3/29)
 
記者/洪璿濠
網路社群正火紅!除了造就Facebook的崛起外,微網誌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自從歐巴馬透過Twitter平台將自己推上總統大位後,Twitter的用戶人數就直線上升,日前更突破單日五千萬筆的訊息量,榮登網路社群成長之冠而在臺灣,Plurk的影響力似乎略勝一籌,「你今天噗浪了嗎?」更成為見面的問候語,也能看出它的超人氣。

「人潮在哪裡,商機就在哪裡」,因此微網誌擁有的高人氣,也讓許多廣告商虎視眈眈於這塊「錢」力十足的處女地。相較於大型社群網站須靠廣告存活,導致瀏覽版面被大量廣告置入,微網誌還是傾向將平台重心放在訊息分享及社群交流上。但從去年Google有意與Twitter合作網路廣告業務的傳聞、到當紅的《艋舺》也透過噗浪做廣告行銷,不難看出各方都想要爭食大餅的跡象。
 
Twitter挾著高人氣 進軍網路廣告

Twitter旋風席捲全球,在美國成長率更高達1382%,也讓Twitter一直想運用這樣的人氣將其轉為商機,帶來獲利。從最早與美國網路廣告公司Fegerated Media簽暑合作協議推出相關廣告服務,到微軟、風險機構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相繼贊助,都看得出其想要突破的野心。而Twitter不斷擴增新功能像是Retweet的推文回覆模式,或者是@Anywhere能直接在瀏覽的網站進行推文,此舉除了留住使用者的忠誠度外,更鞏固其廣告效益。

目前Twitter較主流的廣告運作模式主要有Magpie與Twittad兩種,而這之間有些許的差異。Magpie採取的是投遞文字訊息,是能 夠以高頻率的方式出現在頁面上,但在更新速度頻繁的Twitter上被洗掉的速度也相對快;Twittad 則是將使用者背景轉換成廣告主的廣告條幅,但Twitter相較低時間消耗的網路社群網站,也讓廣告效果較容易大打折扣。

Plurk點擊計費 小贏就好

十四個字的魔力,讓Plurk在台灣的微網誌的使用比例中穩住一哥的地位。上檔不久就破億的國片《艋舺》,除了卡司夠力,Plurk 的口碑行銷也功不可沒,而許多企業及政治人物也跟上潮流運用此平台與「噗友」進行宣傳與交流。Plurk採取的廣告策略是最實惠的點擊計費廣告,也就是將 廣告資訊散發給使用者,當使用者感興趣,點擊連結時才會收取廣告費用。大家耳熟的果子咖啡、平面大報蘋果日報甚至是節目食尚玩家,都是此透過Plurk輕鬆創下廣告成功的例子。

廣告機器人也是Plurk的特色之一。不同於想像中的機器人,它是個在Plurk上透過程式運作的帳號,噗友只要加其為好友,就能夠與它作互動,不論是想要找正妹、問運勢、跑活動都不成問題,而相關的廣告運作也就置入其中,像是樂屋網的Plurk機器人就可以幫使用者找房及相關解答。但廣告機器人往往不請自來,也引發不少反彈聲浪,身為創辦人之一的雲惟彬也對廣告才保留的態度,認為廣告營收小賺就好。

無疑的,網路廣告已成潮流下的當紅炸子雞,但如何在營收及使用者上取得平衡點,或許是在這一片喊漲聲浪中,這些微網誌的網路社群要去考量的下一步。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Facebook爆紅對台灣網友的意義是?── 個人、社交,第三種形態的入口網站

過去多年來,講到會讓使用者想設為首頁的網站,說來說去多半不離兩個:Yahoo與Google。Yahoo與Google這兩個網站,的確都可以讓使用者快速的連往各種服務,而其背後的運作哲學,也代表兩種不同的典型:

Yahoo的運作邏輯,是盡量發展各種重要的服務(譬如搜尋、email、新聞、財經…),並全部集中放在首頁上。使用者一進入網站首頁,等於看到一個預先整理過的大書籤頁面,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服務連結,不過絕大部分服務都是還是Yahoo自己經營的,所以使用者怎麼連來連去,都還是在Yahoo自家的網站裡面打轉。

Google的運作邏輯,則是另外一種思維。Google把所有的服務、廣告全部藏了起來,只留下一個大大的搜尋框。因為不知道使用者想看什麼,所以不相關的訊息乾脆全部不要出現。使用者想用什麼服務,就用Google提供的搜尋功能,立刻幫你找到網路上最受歡迎的服務,然後就讓使用者快速的連出去了,再也不需要回來。

以上兩者邏輯、優缺點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多年來都稱職的扮演著入口網站的角色,大家可能也都習慣了入口網站就是要長這樣子。不過現在 Facebook的快速的崛起,在美國不但超越Yahoo成為第二名,去年聖誕節時更短暫超越Google成為第一,其實這正悄悄的顯示了與前面兩者不同 的思維,那就是一種強調個人化、社交性質的網站入口。
Facebook正在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入口網站
我知道許多網路研究對於何謂入口網站有嚴格的定義,照該定義,Yahoo穩坐入口網站王座無疑。不過這篇文章裡的入口網站非常的廣義:哪個網站讓使用者願意當做他一天使用網路服務的開端,誰就是入口網站。

跟Yahoo與Google兩者不同,Facebook一開始就告訴你:你所關心的朋友動態,包括他們正在討論、分享什麼事情,他們轉貼誰的部落格 文章。你也可以加入粉絲團,把你關注的部落格、公司情報全部放到你的動態欄上。換句話說,Facebook提供的是一種很個人化的體驗,先告訴你關注的人 的新動態,從你朋友處得到新的資訊,再連出去。你朋友感興趣的消息,你應該也會關心吧?所以在Facebook上散播的各式訊息,看到的人感興趣的機率很 高,因為那些資訊在呈現之前就先被朋友過濾過了呀。

Facebook一直以來的核心就是社交。現在的火紅也許是無心插柳的結果,然而為什麼我會開始把它視為入口網站呢?因為它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API的開放。

大多數的入口網站都會提供一些使用者常用的服務,譬如email、行事曆、新聞等等。

Facebook本身並沒有開發這些服務,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種思考:為什麼不讓有興趣開發這些服務的網站自願幫Facebook開發應用程式呢?方法很簡單,就是開放呀。

Facebook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讓全世界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做這件事:

Facebook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實名制社交網站,每天不知道有幾千幾百萬的網友在上面使用各種服務,這對其他網站開發業者其實是很大的誘惑。在 Facebook上,只要你的服務做得夠好,很容易透過Facebook上面的推廣機制把網友一個一個拉過來,節省很多建網站拉會員打廣告的工夫。現 在,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程式設計師會替自己喜愛的網站寫Facebook應用程式,除了各種網頁小遊戲以外,你還可以找到各種知名網站相關的 Facebook應用,如Flickr、Youtube、Anobii、 TripAdvisor、MSN。Facebook平台的吸引力甚至變相導致部份網站業者乾脆在轉而在Facebook上開發所有的應用。當然,由於 Facebook本身就是社交平台,所以社交為導向的遊戲在上面特別受歡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透過開放平台,Facebook等於是有全世界各地的程式設計師幫他開發各式各樣的應用,彼此競爭看誰可以抓到更多網友的目光。台灣的網友們就是被Facebook當中的遊戲給煞到,正好台灣類型相近的其他網站還沒有成氣候,就在這種情形下被Facebook給滅了。

Facebook自家推出的服務的確沒有Google、Yahoo的觸角那麼廣,但是它開放讓各家廠商進駐。這些廠商為了自家服務的流量(還有背後 的現金流),自然會卯足勁互相競爭、推陳出新,最後使得Facebook上面的應用越來越多。這些應用雖然不見得品質都很好,但至少在網頁遊戲方面有好幾 個是成功的。成功的定義是:網友愛用,Facebook賺到流量,服務廠商從中賺到錢。有廠商賺到錢,就會吸引越多廠商進駐開發,變成一個正向循環。以上內容,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很像…Apple的App Store的成功故事呢?

透過開放,Apple與Facebook各自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當Facebook透過開放,讓上面的應用越來越多元,它是不是正在成為另外一種型態的入口網站呢?
當Facebook成為通路
也由於Facebook上的流量太高了,使得很多內容提供者想要把它當成通路,利用它在上面宣傳,推廣自家服務。有趣的是,Google跟Yahoo的流量也都很高,各家廠商也想搭他們的順風車分享一點流量過來。不過由於平台的特性,巧妙各有不同:

Yahoo用功能性豐富首頁吸引使用者過來,所以各家廠商願意付出大量的廣告費,在首頁上求曝光。

Google利用搜尋引擎指引使用者去他想去的地方,所以各家廠商願意買關鍵字廣告,或者求助SEO,改善網站排名。

那Facebook呢?
Facebook可以寫應用程式,所以可以做的事情比較多。但是,別忘記了:Facebook仍然是分享朋友動態為主的網站。所以,就算你在上面開發了任何的應用程式,最終還是得跟做一件事情:跟使用者說:拜託,請讓我出現在你的狀態欄上,宣傳給你所有的朋友知道吧!

不只進駐到Facebook的應用程式想這樣做,各家網站服務想這樣做,部落格、媒體、公司行號都想在Facebook上搶曝光。所以呢?建立粉絲 專頁只是第一步,比較進階的作法就是想辦法讓網友主動分享你的訊息/廣告給別人知道。每個在facebook上的心理測驗都會要求試驗者邀請其他人加入、 在狀態欄更新,就是這個概念的實現。

然而,Facebook卻也因此收到了副作用,那就是:訊息轟炸!

我想全部網友應該都對這個狀況不陌生:打開Facebook,看到整頁滿滿的心理測驗遊戲廣告、農場餐廳水族箱訊息洗版。一開始還對這些遊戲感到好奇,但是訊息實在太多了,最後你只好咬著牙把這個應用程式、甚至是這個人給封鎖掉!?

Facebook的開放,吸引了全世界網站與應用程式商的進駐,從而使得Facebook儼然變成各種訊息的集中入口。然而就像 Google會遇到全世界的SEO廠商試圖擾亂排名、Yahoo首頁有一大片的廣告欄位一樣,全世界把Facebook視為通路而亟欲宣傳自己的廠商,自 然會想出各種辦法提昇自己的能見度。然而這種方式帶來的副作用:訊息爆炸,卻很有可能害慘整個Facebook。
Facebook面對訊息爆炸的方法:啟動過濾機制!
面對全世界的廣告商帶來的挑戰,這幾家大公司是怎麼因應的?

Google面對SEO廠商的攪局,祭出的方法是不斷改進搜尋演算法,讓搜尋結果一直保持精準。

Yahoo面對廣告商的鈔票,的確很難拒絕出售版面的要求。可是我們已經看到,美國版的Yahoo首頁已經沒有那種廣告處處、索引列表一大串、使用者想看的訊息只有一兩項的那種情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具設計感、而且可以自定的網站快捷列,廣告看起來也比較順眼。

Facebook呢?前一陣子Facebook推出了新版頁面,許多用戶大感不習慣。可是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名為人氣動態的過濾機制。

雖然很多人不習慣這個人氣動態--幫他們過濾掉很多他們原本預期會看見的資訊,但是這至少證明了Facebook已經意識到訊息過載的現象也會危害到它本身。過濾機制或許一開始不準確,但是透過用戶意見回饋與不斷修改,遲早會慢慢調整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狀況的。
Facebook爆紅對大家的意義是?
我們從前面Facebook如何爆紅的過程一路講過來,Facebook火紅的這個案例,總有一些意義或結論可以歸納一下吧?

其實觀點人人有,就看你從什麼角度切入。

以Google跟Yahoo這兩家大公司而言,Facebook強調個人社交服務網站的崛起,當然是個警訊。Google的作法比較像是跟 Facebook打對台,有跡象顯示Google打算找twitter來個”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而最近一次的嘗試是強制綁在GMail裡面的 Google Buzz。而Yahoo的作法則是傾向跟Facebook與Twitter合作,把自家服務嵌進去。

而對於其他比較小的廠商,Facebook就變成一個可以好好利用的平台。因為Facebook上面有的不但是流量,而且它的應用程式平台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務宣傳可能。雖然很多台灣人都以為上面只有遊戲,但上面還可以有更多種應用的可能。

至於對於一般使用者,很高興看到台灣網友綁在PTT、Yahoo、無名這些服務的多年之後,出現了一個新的服務競爭對手。Facebook本身的實 名特性,朋友間的社交分享機制,以及它即將到來的地理資訊分享、虛擬貨幣等等,我認為對台灣網友的使用習慣有一定的潛移默化作用,至少會直接感受到美國過 來的網站服務風格,如何刺激本地網站的競爭。

最後以我個人而言,我認為Facebook在台灣成功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它體現了開放API、開放應用平台,到底能對原本的服務產 生什麼樣的化學變化。如果不是開放平台的效應,社群遊戲風怎麼會一路從美國、大陸吹進台灣。雖然Facebook還是有很多地方相當封閉(譬如搜尋功 能),而且處處掣肘於隱私上的考量。但是比較起台灣一直以來更為封閉的其他網站,Facebook至少可以刺激大家好好思考,”開放”到底能有什麼效果? 譬如,Can we open up PTT?

(本文作者為Mr. Friday,轉載自Mr./Ms. Days (MMDays) 部落格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Google 撤出中國 微軟得利


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道瓊社十六日電

搜尋引擎巨擘
Google在中國的網路服務執照可能在本月底期滿,如果該公司為抗議網路檢查制度,決定不申請換發執照而撤出中國市場,微軟公司(Microsoft)的Bing搜尋引擎將坐收漁翁之利。

知情人士透露,
Bing正苦於提振在中國的市占率,微軟已趁勢自Google的中國部門挖角了至少三個人。

儘管
Google聲明「不作惡」的立場,但包括執行長鮑默爾(Steve Ballmer)及董事長蓋茲(Bill Gates)在內的微軟高階主管,均已表示將續留中國,並遵守當地法令,這代表微軟將繼續過濾某些敏感的政治及宗教訊息。

微軟亟須北京當局的合作,以打擊中國猖獗的軟體盜版活動,盜版重創微軟兩大主力產品
WindowsOffice的銷售表現。不過人權團體說,微軟表現出急欲填補Google遺缺的態度,可能在美招致抨擊。

市調業者
comScore公司指出,微軟最近在搜尋市場略有斬獲。自去年5月推出Bing以來,2月在美市占已自8%升至11.5%,增幅優於Google同期自65%增至65.5%的表現。

然而微軟在中國卻幾無進展。該公司去年
6月推出cn.Bing.com網站,但是至今還上不了國際分析公司(Analysys International)中國搜尋引擎營收的排行榜,意味微軟的市占率不及1%

根據國際分析公司資料,
Google在中國的搜尋業務營收市占率約36%,市場龍頭百度則囊括了58%

微軟的業務障礙包括
Bing的發音聽起來像中文的「病」,用三聲發音則變成「餅」,該公司還因此特地為Bing正名為「必應」。

為擴大市占,
Bing上周已與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達成協議,摩托羅拉在中國銷售的Android手機將可使用Bing瀏覽器。

Google
自今年1月起與中國政府展開談判,要求終止網路檢查,並揚言不惜撤出中國市場。但目前網友仍可在Google.cn搜尋到資料,該網站也持續過濾官方列禁的搜尋結果。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Google將撤守大陸 百度樂透 【2010/03/16】

經濟日報 編譯陳家齊/道瓊社紐約十五日電

由於網路搜尋巨人Google看來勢將關閉在中國大陸的業務,中國的搜尋龍頭百度公司
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15日暴漲逾一成。

根據國際分析公司(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估算,百度目前穩居中國大陸的網
路搜尋市場龍頭,市占率高達58%。中國谷歌(Google China)則有36%。

RBC資本公司分析師指出,Google若一如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已準備關閉在華業務,
百度很可能從最大廠商變成獨占廠商。

百度在那斯達克股市上市的ADR股價,15日早盤暴漲14.2%至628.5美元,使12個月來
的漲幅飆破200%。

相對地,Google 股價在盤中下挫3.2%至561.26美元。

Google過去12個月來上漲75%,但最近三個月下挫逾4%

知情人士13日向華爾街日報透露,Google很可能在幾周內就會宣布撤出中國市場。

而另外的消息人士則說,中共官方已經通令中國各新聞網站,中國谷歌很可能將要關
閉,而一旦關閉,屆時各網站刊登的報導必須一致採用中共發佈的文章,不得刊登自
己寫的新聞。

Google在2006年開設中國網站,同意接受一些內容檢查。

現在,Google撤出將意味著西方網路業者在這個全球上網人口最多的市場全軍覆沒。

雅虎、eBay都已把中國業務交給中國的合作夥伴去經營。

今年1月,Google披露遭到來自中國駭客集體攻擊的消息,並表示要考慮中國業務是
否能夠繼續經營。

Google撤出中國的可能性同時震撼了網路界,挑動華府與北京的緊張神經。

相對地,百度公布的去年第四季獲利激增48%,遠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並且公布
了樂觀的財務展望。

百度高級副總裁沈皓瑜在上個月的投資人會議中說,上季或者這季的數據都沒有顯示
,其他競爭對手退出中國市場會對百度帶來什麼影響。

但他暗示,Google與北京當局的齟齬,以及揚言撤出中國市場的舉動,將為百度帶來
長期的利益。


(路透)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微軟下半年推Courier 強碰蘋果iPad

蘋果(Apple)發表平板電腦iPad受到各界的矚目,微軟(Microsoft)也不落人後有了新動作。旗下開發的平板電腦「Courier」日前在Engadget網站的報導下曝光,預計在今年第三或第四季上市,搶攻這塊「平板」市場。

其實微軟對於平板電腦的開發已有耳聞,科技部落格Gizmodo更是在去年 九月就報導了相關的訊息,日前才又出現相關的資料和照片。Courier採雙螢幕的設計,且像書本般能夠開闔方便攜帶;作業系統預計搭載Windows CE 6與預計於下半年推出的Windows Mobile 7 Series,亦能配合觸控書寫,可說是微軟對抗蘋果的祕密武器。

此產品訊息一出馬上引發科技迷的關注。有人分析,微軟選在蘋果宣布iPad上市日期放出消息,企圖要轉移市場對於iPad的注意力;但也有人認為, 雖然都是平板電腦,但兩者的功能訴求大不同,蘋果的iPad偏向娛樂型的媒體播放器,而微軟的Courier則像是全方位的PDA。

預計在下半年推出的Courier,目前定價也尚未明確。但由於內建功能較多,且主打高階商務市場,價位估計不會低於iPad。這波平板電腦大戰未演先轟動,但可以看出,各家廠商都想在這塊平版商機中分食一杯羹。而究竟誰能搶得先機,就有待消費者市場的考驗了。

全球景氣回溫 PC出貨量後勢看漲

國際研究暨顧問公司Gartner最新預測指出,2010年全球PC出貨量可達3億6,610萬台,相較於2009的3億580萬台,成長約19.7%。而全球的PC支出預計將達到2,450億美元,亦較2009年增加了12.2%。

Gartner公司研究主任George Shiffler表示,有鑑於家用PC在新興和成熟市場雙雙成長,使得PC產業受到行動PC的全面性帶動。預計小筆電在2010年會再度提升行動PC的成 長,但是之後會因為面對新的超低電壓超輕薄機種以及下一代的平板電腦的誕生,使其貢獻度下滑。
年初蘋果電腦發表iPad並宣告即將上市,在市場上引發許多傳統平板電腦和iPad等下一代平板電腦使用商機的討論。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DC研究預測指出,蘋果iPad並不會帶動Windows平板電腦的銷售量,IDC認為Windows平板電腦也許會因為iPad暢銷而被更多消費者所瞭解,但銷量不會大幅成長。

在全球景氣復甦下,家用PC需求看漲和商用PC掀起換機潮,市場將維持出貨量成長,並在接下來的幾年持續增長。Gartner預期,2010年所有 的區域市場皆會恢復正成長,並呈現較為正常的旺季表現。然而,未來的新挑戰將會擴展至PC生態系統,增加選擇和競爭,並將由消費者來決定生態系統發展程 度,以及PC產業的成長幅度。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行動社群網絡婦女居主導地位

如果你認為,行動社群網絡中青少年用戶數最多,對不起你完全錯了。婦女不僅在網路上主宰社群遊戲和社交網絡,他們也是使用行動設備參與社群網絡,最活躍的群體。根據 尼爾森互動最新報告 顯示,女性遠比男性更愛使用行動設備與朋友互動。

行動社群網絡,超過半數(55%)使用者是女性,而不是青少年,事實上,青少年和大學生相加的行動社群網絡流量,比他們的父母還少。使用手機進行社交活動的年齡層,3554歲居冠(36%),其次是2534歲(34%),年輕女性使用量並不高。

婦女不僅用社群網絡與朋友保持聯絡。根據 PopCap 遊戲最新調查,社群玩家大多是女性,平均年齡為 43 歲。婦女主導社群網絡空間,的確令人驚訝,女性比男性更樂於透過社群接觸和互動,根據comScore 的最新資料顯示,過去 12 個月中,使用行動設備造訪社交網站如 Facebook Twitter 的女性,確實有所增加顯著。

社交網絡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平台,在電腦上網和行動上網都發展得最快,社會媒體是一個自然而甜蜜的平台,與朋友通電話溝通,比透過電子郵件輕鬆自然,通話費率持續下降,造就了越來越多人,透過手機瀏覽器造訪社交網站。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Google收購Picnik 可望強化Picasa現有功能(2010/3/3)

本週一Google釋出收購Picnik線上影像編輯網站的訊息,未來除了為Google的Picasa服務開發新功能之外,也將繼續為FlickrFacebook等其他合作夥伴提供服務。未來Google與Picnik業務整併之後,Picasa的服務及線上相片編輯功能可望再提升。

Picnik是全世界第一家雲端相片編輯服務供應商,但目前只有20多名員工。未來與Google合併之後,整個團隊將移師到位於西雅圖的Picasa部門,預計將帶進更多客源,影響更多使用者的網路相簿使用行為。

Picnik在官方部落格中表示與Google的合併是一項令人欣喜的事。因為加入Google之後,可以利用Google現有的資源來接觸更多使用者,這對於Picnik拓展業務來說是相當有利的基礎。
由 於Picnik的編輯程式相容性很高,一直以來都與多家網路相簿服務供應商有所合作。此次與Google合併,除了補足旗下Picasa相簿功能不完善的 部份之外,也可以為Picasa開發新的相片編輯應用程式。不過由於兩家廠商的軟體運作環境並不相同,因此業務整併之後,還需要些時間將兩者的運作環境進 行整合。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