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什么是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 "

蒙复旦张志安博士邀请,今儿前往新闻学院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微博元年:传播与社会”的讨论会。参与者名单可点击此处


在听他人讲演时,我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传统媒体的人的确不懂互联网 是真不懂


我这话并没有太过批判的意思。做传统媒体出身的人,正积极投身于互联网大潮中,但我以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网感——我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说这话的原因在于,我以为,搞传统媒体的人,有深深的“媒介”意识。我这里所谓的媒介,就是一种介质,一种工具。在他们眼里,互联网是很重要的宣传工具。故而与会者有一位杂志高层,颇有些遗憾地说:某某事件他们杂志社的一名记者明明拍到一张照片,却没有放到微博上去,风头被另外一个杂志抢去了。——这是非常典型的工具意识。


在学理上,关于互联网是不是第四媒介,已有所纷争。张允若老教授曾经考证过这种说法,并表示质疑。我还是想重复一句我重复了N遍且看似很平常的话:互联网,是一个社会。


与会有一位网络从业者,是网易的副总编,张锐先生。我知道他在05年之前还是传统媒体的人,不过浸淫互联网已经5年,我以为,他是有网感的。


在谈到微博这种网络形式的时候,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大意,原话忘却):微博究竟是read的产品?还是write的产品?


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我大致可以明白,在张锐的意识中,他并不把微博看成一种很单纯的传播工具,或者说,某一个组织的传播工具。在他的眼里,微博可能是每一个人的传播工具,故而才会发出这样的问题:read?or write?


这就是搞互联网和搞传统媒体的人意识上的差别。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但这点意识上的差别,会在不同的显性地方,显出巨大的差别。


互联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有很多答案。但其中一个答案,我个人以为,是权威消解的巨大平台。梅罗维茨论证电子媒介时代是权威消解的时代,他所关注的是电视。在他那本《消失的地域》里,基本没有涉及网络。我妄自向前推进一步:互联网更是消解权威的东西。反映到网络上,才会有“被代表”这种网络用语——最近央视芮成纲的事儿是个脚注。互联网,正在瓦解传统媒体固有的“精英主义”传统。


有一位与会者私下里发短信给我说:传播学本来就是精英主义的呀。这话不是很确切。我更愿意说:新闻学本身就是精英主义的。新闻学很多主张的默认前提都是:媒介是一个放大声音的号角。虽然在课堂上,魔弹论被认为是破产的理论,但我以为,很多新闻人其实潜意识里是认同魔弹论的。


网众的注意力的确在加速地集中化,但这个集中是在几个巨大的平台里。如果我们切开平台深入进去,就会发现,这种集中还吊诡地包裹着庞大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关注着同样一个人或一件事,但是,他们以为那是“权威”么?


时至今日,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犹在,一件事实,加上传统媒体的背书(比如来源:×××报)会让人感觉这个事实较BBS的帖子更为靠谱。但我们需要在这里顿一顿,那就是,传统媒体的观点(不是事实),还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真得很难讲。


与观点啦倾向啦立场啦之类有关的那部分宣传理论,正步入黄昏,这一点,无论是对左派,还是对右派,都成立。


接下来,我自己就相当困惑了。新闻学其实必然是精英主义的(平民新闻也是居高临下式地报道平民),而传播学正在向基于受众的研究范式转化。这两个立场完全不同的东西,如何在一个学院教育里统一起来?要知道,即便放眼全球大学,新闻传播都是合在一起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