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Gmail網路電話開通首日使用量破100萬通 讓Skype心驚?

記者蘇湘雲/綜合報導

Google日前推出Gmail網路電話「Call from Gmail」,美國用戶可免費撥打美國與加拿大境內電話,以及低價撥打國際電話,服務開通首日使用量超過100萬通,美國每3000 通電話中,就有1通是Gmail的網路電話,可說是相當受到歡迎。

Google在25日宣布,Gmail新增打網路電話功能,在Gmail介面可直接撥出電話、手機號碼進行通話,第一波開放給美國Gmail用戶,至少在今年內,可免費撥打美國和加拿大境內電話,另外,還可撥打國際長途通話,撥打某些國家的電話費用最低僅為每分鐘2美分。

據報導,以美國人口3億人計算,在2008年,每人每個月平均打208通電話,現在如果以每人每日平均打10通電話來比較,那Gmail 此新服務第一天使用量超過100萬通,那可得知,美國每3000通電話中,就有1通是 Gmail 的網路電話。

既然在美國一開通此服務就受到如此熱烈歡迎,那也一如市場預期,Google此新動作有可能對Skype等網絡電話服務提供商構成直接競爭。官方 說,目前的Gmail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2億,Gmail網絡電話未來可能也會向企業用戶推出,繼續搶攻增加Gmail用戶數量。

此外,有報導表示,在使用Skype與Gmail進行同條件下的對比通話發現,在語音數據壓縮方面,Gmail比Skype能提供更加清晰的語音質量,但是Skype的環境音降噪功能是Gmail所沒有的。

谷歌宣布收购社交网络新兴企业Angstro

北京时间8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发言人星期日称,谷歌已经收购了社交网络新兴企业Angstro。这家公司的产品可整理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的新闻和信息。

  Angstro位于加州帕罗奥图。据该公司网站称,该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可查找Facebook网站上的照片,把主叫用户ID与LinkedIn网站的个人简介结合在一起以及用于Twitter网站的其它工具。 

  Angstro共同创始人Rohit Khare上个星期在博客中称,开放的、互操作性的社交网络才刚刚开始。
  谷歌没有披露这个收购交易的协议条款。

谷歌收购Angstro的交易表明,在谷歌占统治地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网搜索领域,社交网络对于谷歌是非常重要的。

传Google子公司YouTube与好莱坞谈电影出租服务

 CNET科技资讯网 8月30日 国际报道:据媒体报道称,YouTube母公司Google正在与主流好莱坞电影公司谈判,希望在年底前在按次收费的基础上发布好莱坞电影。


消息人士称,Google计划按照每次5美元的价格发布电影。Google和YouTube代表均未就此置评。

此举将使Google与苹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据悉苹果正在开发一款新的数字视频服务,或与新一代Apple TV和Netflix有关。本月初,Netflix与派拉蒙(Paramount)、狮门(Lionsgate)和米高梅(MGM)电影公司签署为期5 年、价值10亿美元的合约,使Netflix能够发布这些公司的电影。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认为YouTube会进军视频点播业务,尤其是在Google于2007年底取消通过Google Video服务购买视频内容之后。Google最早在2009年4月表示计划在YouTube网站中构建支付机制。去年底,有报道称YouTube在与大 量电影公司谈判,试图劝说电影公司接受电影出租业务。
(责任编辑:刘瑞刚)

Mowbi.com:移动商务平台

在和很多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都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充满着各种想象、期待。除了看好手机游戏、阅读等娱乐业务外,更看好基于各类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商务 应用,毕竟带有商务性质的应用能帮助用户赚钱,从而让其用户也愿意付钱,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今天所介绍的Mowbi.com所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全新的 移动商务平台(mobile commerce),这个平台不仅仅针对企业,更是面向个人用户。

网站名称:Mowbi.com(http://www.mowbi.com/)
上线时间:2010年5月
网站地点:美国缅因州(Freeport, Maine)

Mowbi.com致力于帮助使用移动装置设备(比如各类智能手机、iPad、PDA等)的用户进行商业开发、增加收入,这些用户既可以是个人,比如在手机上开网店;也可以是企业,比如进行营销、推广、支付等。

在Mowbi.com上,基于商务应用的开发目前主要有四大类:个人移动空间、移动网店、移动支付及发票系
统、移动目录及整合平台等,这些模块针对不同的用户,既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定制化的。

1)个人移动空间。移动商务的发展首先从个人构建人际圈及SNS网络开始,每个用户都可以在Mowbi.com上免费申请个人移动空间,犹如博客一样,WAP站点名称为you.Mowbi.com(前面的You你可以自行设置)。在这个空间上,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借助Mowbi.com随时推送到Facebook、Twitter、Blog等各个平台,与所有平台的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2)移动商店。无论是对于个人(C),还是对于企业(B),移动商店是移动商务的载体所在,这里的店铺既可以犹如淘宝那样是很多电子商务平台,也可 以是移动餐馆、酒店、订票平台等等。Mowbi.com通过或模块化、或定制化的商店,让用户能很快地就搭建起移动商店。当然,这个服务是需要收费 的,Mowbi.com定价为每月19.99美元,当然对于企业而言,收费会更好的。

3)移动支付及发票平台。所有的移动商务需要支付环节来让钱落到口袋里、需要发票来合法的规范化运作。Mowbi.com为此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对于支付环节而言,用户可以借由Mowbi.com的平台,通过信用卡、PayPal、直接地手机支付等方式进行交易;而对于发票平 台,Mowbi.com能提供完整的发票,比如sku numbers等。此外,Mowbi.com还提供了手机账单、进销存系统等,方便用户每天进行清算。当然这项服务也是收费的,每月也需要19.99美 元。

4)移动目录及整合平台。Mowbi.com为了方便用户完善地进行移动商务应用,提供了Mobile Directories这样一个整合型的目录,用户在这里可以集合各类应用、进行团队合作等。首先用户根据Mowbi.com所提供的模板搭建一个目录, 然后添加各个成员,这些成员将拥有自己的独立账号及登录页面,大家彼此分工合作,在这里有完整的移动商务应用工具,成员可以从不同的移动终端接入然后完成 自己的任务,此外Mowbi.com还提供了品牌管理、推广、移动广告等多项服务。这样的话Mowbi.com自然也是最贵的,每月需要39.99美元。

此外,Mowbi.com还提供“Go Native”(本地化)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基于Mowbi.com的商务平台进行APP开发,Mowbi.com会帮助用户将这些程序进行本地化转 化成A native app,然后还可以帮助提交到苹果商店、谷歌商店、黑莓商店等等。

Mowbi.com希望通过这些应用,方便人们进行移动商务应用,而且很可贵的是Mowbi.com一开始就考虑到了不同的用户,无论是个人,还是小团队、小企业甚至中大型企业,Mowbi.com都可以为之提供相匹配的移动商务应用平台。

虽然目前移动商务尚未流行,甚至才刚刚开始,但对于Mowbi.com而言,其所关注的这种平台效应,或许让我们看到下一个大平台,而成为平台的网站和企 业,我们可以想象Mowbi.com的前景太值得期待了,当然目前还需要深耕细作,逐步积累,带领移动商务迎来爆发点。(文飞翔)

Google加強即時搜尋服務

網搜龍頭Google擴大「即時搜尋」服務,讓網頁或是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內容搜尋結果更具即時性。

這項服務名為「Google即時搜尋」的服務,可在Google主要搜尋引擎之外獨立使用,協助使用者尋找最新的網路討論內容,或是地域性或全球性的熱門話題。

除了網頁內容,該項服務也包含了Twitter,以及Google自家研發、類似於Twitter的Google Buzz的內容,以及Facebook、新聞集團旗下的MySpace等社交網站特定使用者的訊息,這些訊息格外具即時性。

過去1年,網搜服務試圖尋找出呈現特定主題最新資訊的方法,例如地震、新電影或是新產品上市等迅速得到外界關注等議題。Google去年開始將 Facebook、Twitter、MySpace和其他即時內容加入Google的搜尋結果。(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顏嘉南/台北報導)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網誌有什麼好?

網誌有什麼好?: "


Joan 今天在 appWorks 網誌上登出的文章,透露了我一直強迫他要趕快開始寫網誌這件事情。這大概是自從他 8 月 1 日正式加入 appWorks 團隊以來,一件我要求他要求的最嚴格的工作項目。不過這個要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我自己認為自從去年 6 月開始寫 Mr. Jamie 以來,網誌教了我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即使我已經在網路圈足足有 10 多年之久。更重要的是,這中間許多的領悟,是我沒辦法用言語敘述的。所以我常常叫所有的網路人,趕快自己跳下水開網誌,把自己浸在裡面,才能夠深深體會箇中奧妙。


寫網誌幫你紀錄思緒


寫網誌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記錄你的思緒。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當你每天吸收了那麼多的新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篇文章把感想記錄下來,方便日後可以回過頭來咀嚼、參考。我其實常常回過頭去看我以前寫的文章,當然有時候會覺得當初的想法很幼稚,但也常常發現我居然忘記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觀點。如果當初沒有寫下來,那這些東西就都不見了。


寫網誌可以強化你的論述


當然如果你只是要想法寫下來,準備將來給自己看,那一本筆記本就解決了。但就因為網誌面對的是全世界,所以你被強迫必須要好好把思緒整理清楚,再刊登出來。我們常常說要把一件想法融會貫通,最好的方式就是試著把他拿來教會別人。那網誌,就是你的 24 小時線上教室,剛剛想通一件很酷的事情嗎?何不試著在你的網誌上解釋給讀著們聽,自己也更能掌握這個想法的精髓呢?


寫網誌幫你面對顧客


閉門造車常常是許多創業人容易掉入的陷阱,由於產品開發的過程通常是內化的,所以一忙就是好幾個禮拜沒跟人群接觸,這常常讓你陷入自己的世界當中,忘了問問人們的需求是什麼。但如果你固定寫個網誌,至少有一個和全世界溝通的管道,讓你可以不斷的把想法跟計畫和大家討論,減少過渡自閉的可能。而和讀者間的留言討論,也可以訓練你溝通的藝術,和如果說服潛在客戶你產品的優點。


寫網誌幫你了解他們的喜好


很多人沒發現,網誌除了你散播思想的好管道,更是得知客戶喜好的絕佳途徑。我每天都會看看網誌的每篇文章的點擊率、被分享的強度、讀者瀏覽的路徑等等資訊,來幫助我了解華文地區網路人和創業人,也就是 appWorks 的客戶,所關心的話題。例如昨天的 Joan 一文,比前天的 Web 3.0 一文還熱門,就證明了一件事情,宅宅都是愛正妹的!!


網誌會給你能量


而除了網誌本身,他背後的這群讀者,更會給你很多的能量。好的文章,他們會幫你轉寄、推薦。好的想法,他們會吸收,融入他們的思想中,再散播給其他人。他們會和朋友聊到你,會和老闆提及你,很多時候,機會就會從這中間出現。說的誇張一點,整個 appWorks 和我到今天為止的一些小成就,都是從 Mr. Jamie 一個小小網誌開始的。


寫網誌讓你成為社群的一員


最後,寫網誌還會讓你成為「網誌圈」的一員。這可以說是一個由「網路意見領袖」組成的小社群,所以成為社群的一份子,會給你帶來許多好處,例如你可以和大家互通有無,得到別人沒有的圈內資訊,也可以和大家互相幫忙,在關鍵時刻幫助彼此宣傳重要的資訊,例如 appWorks 育成計畫開始收件時,Inside 和 MMdays 就非常熱情的幫助我們打廣告。


當然,寫網誌的好處,絕對不只上面這些。很多的奧妙,就像一開始說的一樣,只有自己跳下去體會。所以,正在創業的你,何不從今天就開始呢?

"

三言二拍:搜索这个局

三言二拍:搜索这个局: "

谷歌拒绝审查事件发生后,国内搜索市场忽然兴奋起来。已有的小搜索引擎开始发力,挖人、抢代理、加大推广力度,直至最近搜狗独立,并获得云锋基金投资意向。国家队也蠢蠢欲动,人民日报推出狗搜,新华网跟中移动成立搜索引擎合资公司。


国家队并非市场行为,人家是为了和谐以及其中的利益,故可称之为意识形态优先的搜索引擎,打法不同,这里不提。


腾讯搜搜、搜狗、网易有道等商业搜索引擎,在搜索请求量上,市场份额都不到1%,营收份额稍微好一点,搜狗和搜搜都超过3%(Update:谢谢小川提醒,我把两个数据弄反了,应该是搜索请求量超过3%,营收份额不到1%)。他们之所以忽然兴奋起来,原因无他,谷歌中国过去占据大约三成多的营收份额,两成的搜索请求量份额。或如张朝阳所说,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市场份额”,Google可能不会太满意这样的份额,但却会让这些小搜索引擎相当满意。


不过且慢,各位搜索大佬,你们真的认为Google的失地可以轻易被你们拿走?


我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忠实的Google用户(姑且不算那些一直使用Google.com,从来不用Google.cn的用户),看看下面这张图,Google.cn的失地几乎被Google.com.hk全盘接手,在流量上,Google.com.hk才是.Google.cn的完美继承者,而Google.cn的流量也没有下降到惨不忍睹,只是跌到2008年的水平。



我的感受:


1. 确实有一批死忠的Google用户,哪怕翻墙过海也要用Google;


2. Google并没有给小搜索引擎留下一个“值得尊敬的市场份额”,所以本质上他们争抢的不是市场,而是用户,但,争取Google用户,他们够分量吗?


3. 比较而言,那些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哪个搜索引擎的用户,可能更容易争取,而这些用户一般而言,大约不会是Google的用户,或者说,仍然在使用Google的用户,会对搜索品牌有非常强烈的自主意识,所有有企图的搜索引擎,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

2010年《时代》杂志评出的最好的50个网站

2010年《时代》杂志评出的最好的50个网站: "

《时代》每年都会评选当年度的最佳的50网站,前两天也评选出了本年度的最佳的50个网站。


这次评选出的最佳网站分为十个大类,分别为:分10大类别,分别为音乐视频、体育、家庭亲子、新闻资讯、金融、购物旅行、健康健身、社会化媒体、游戏和教育。简要添加了各个网站的介绍。


音乐视频(Music & Video)



  • Vimeo:视频分享网站,很喜欢其网站风格。

  • Movieclips:根据分类和关键词,最快找到你中意的影片片段,还可以很方便地自己编辑片段进行MashUP。

  • Grooveshark:Grooveshark是一个在线音乐分享社区,基于 DRM(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免费的 Mp3的 p2p 分享网络。你可以创建或者导入自己的音乐列表,分享自己的音乐列表,加入组群,分享音乐并且得到一定的回报。详细介绍

  • MOG:在线音乐订阅服务,具有在线预览功能,价格相比于Spotify,订阅价格也更便宜。

  • Labuat:基于FLASH的用户交互式音乐视频网站。


体育(Sports)



家庭亲子(Family & Kids)



  • Design Mom:妈妈设计师,没太理解这个网站做啥的。

  • Serious Eats各种的美味食谱,视频和博客内容。

  • Babble:涵盖从确认怀孕到宝宝进入青春期之前的各种育儿技巧。

  • Etsy:一个工艺品电子商务网站。

  • Sesame Street:是美国一套著名的幼儿教育电视节目,内容结合了教育和娱乐。


新闻资讯(News & Info)



  • Guardian:《卫报》

  • The Onion:一个擅长对时事进行讽刺嘲讽的媒体。

  • The Daily Beast:—

  • 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

  • WikiLeaks:WikiLeaks是一个小型的在线信息文件资源,它的信息是全世界的政府组织都要保密的信息。这个网站允许人们匿名邮递文件


金融(Financial & Productivity)



  • Mint:在线理财服务网站,可以管理银行卡和信用卡等。

  • Wikinvest:一个热门股投资wiki站点,Wikinvest网站用户会替股票图表附上批注,说明股价的高低点,简介上市公司的经营概况,并发表买进或是出脱的建议。

  • StockMapper:使用其可以让你对数据一目了然,它不仅提供所有股票的数据图表,并且还根据它们的相对市场表现,使用所谓的热图效果给它们标记不同的颜色。

  • Springpad:一个收集和管理任务、网络记事和事件的在线记事簿。

  • Wakerupper:用户安排好自己的行程后,WakerUpper会在指定的时间打电话进行提醒。


购物旅行(Shopping & Travel)



  • Groupon:目前火爆的团购网站的鼻祖站

  • Gilt Groupe:美国奢侈品购物网站。

  • Rent the Runway是一个能够相当方便地出租高级服饰的网站。

  • Stay:—

  • SeatGuru:一个在线选择飞机座位的服务。


健康健身(Health & Fitness)



  • Keas:一个关注用户健康数据,并且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的网站。

  • Mayo Clinic梅约临床和医疗中心的专家们分享健康经验的网站。

  • Walk Jog Run:通过一个iPhone应用监控跑步情况。

  • Exercise TV:一个关于健身锻炼的视频网站。

  • Fit by Fun:通过简单的健美操游戏达到健身的效果。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



  • Gowalla: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同类服务有Foursquare等。更多LBS服务

  • Foodspotting: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主要以餐厅点评为主

  • LinkedIn:一个社会化网络社区,更多的是为商业用户拓展和管理人脉的用途

  • StockTwits:基于twitter的金融产品,自动跟踪每支股票的动态

  • Tumblr:介于博客微博之间的一款产品,说实话新浪微薄何其很像。


游戏(Games)



教育(Education)



  • Livemocha:提供了30种不同语言的的指导训练和练习的在线网络社区。

  • Chegg:专业的二手教科书出租网站,租赁时间长达一学期。

  • MIT OpenCourseWare:麻省理工大学开放式课程。

  • Read Print:一个收录在线免费图书的网站。

  • TED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TED网站主要展示TED大会的各类演讲内容。


相关阅读推荐:



原文链接:50 Best Websites 2010


热门文章推荐

# 本文采用“署名-非商业-保持一致”CC协议进行授权,转载本文请注明本文链接


© watsonxu for Web2.0Share | 订阅 | 热文 | 评论 | 广告 | 联系 | 微博 | 讨论小组 |




"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跟大家無緣的 Google Voice 再度進化,與 Gmail 進一步整合

跟大家無緣的 Google Voice 再度進化,與 Gmail 進一步整合: "





稍早 Google 再度發佈一項產品的小升級,也就是正式將 Google Voice 整合到 Gmail 當中,未來在美加地區,就可以直接登入 Gmail,在裡頭的 Google Chat 選單上直接撥打電話,另外您若是有 Google Voice 的個人電話號碼,撥打出去的通話則會顯示該號碼,另外朋友們若打了該號碼給您,也可以直接在 Gmail / Google Chat 頁面接聽,整個使用者介面如上圖所示。



美加境內居民目前可以在 Gmail 網頁中打免費電話,這項服務至少會辦到年底,將視營運狀況來決定未來發展;而國際電話方面,則會有『相當具競爭力』的收費(例如打巴黎市話每分鐘 0.02 美元、打西班牙手機每分鐘 0.19 美元),能否維持下去,也要看未來使用者的使用狀況跟獲利情形,收費的部分則是透過 Google Checkout 購買預付點數。



目前 Google 正在陸續為美加的 Gmail 使用者開通該服務,只要看到 Google Chat 出現 'Call phone' 就可以開始使用,其他地區的 Gmail 使用者,恐怕是有得等了;技術方面,Google 稍早也證實是用了他們家得自 Gizmo5 的 VoIP 技術,不過細節部份 Google 就沒有跟大家進一步解釋了;另一個比較有趣的部份,是說未來 Google 也將在機場、部份大學安裝讓大家試用的 Google Voice 電話亭。



而主站編輯在 Google Voice in Gmail / Google Chat 發布上線後不久,就得到了測試的機會;在近乎一模一樣的網路狀況下,他們發現受話的部份,在 Gmail 中使用 Google Voice 收聽到對方通話內容,要比 Skype 來的好,從電腦端收聽的對方的聲音(即使對方是用 iPhone 4)都比 Skype 來的清楚,音量、音調也都比較一致;反之,對方收聽到背景雜音,則比 Skype 要來的嚴重一點,似乎是 Skype 透過軟體來減低背景噪音的能力比 Google Voice in Gmail / Google Chat 要好。



以下為說明會簡報內容跟通話收費標準,跳轉後有該服務的宣傳影片,不知為何,有種科技進步,人卻沒跟著進步的感覺...



%u7E7C%u7E8C%u95B1%u8B80%u5168%u6587 跟大家無緣的 Google Voice 再度進化,與 Gmail 進一步整合

"

實測:用 Gmail 打 VoIP 電話

實測:用 Gmail 打 VoIP 電話: "其實從Google在去年11月買下Gizmo 5時,我們就已經預料這天遲早會來到,也因此這功能在週三正式推出後,我們馬上就來個試用報告。"

靠網路打造影響力、賺錢力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電子商務快訊》-社群網站戰火延燒 Tumblr未來發展看好

《電子商務快訊》-社群網站戰火延燒 Tumblr未來發展看好

Facebook Places 矛頭對準 Google

Facebook Places 矛頭對準 Google: "如果Facebook Places大受5億名Facebook使用者歡迎,可能成為一座金礦,以在地商家的名錄吸引使用者與廣告主上門,但想必也會引起Google的不悅。"

重大bug洩底:Google Buzz用量很低

重大bug洩底:Google Buzz用量很低: "Google Buzz推出至今已半年,顯然仍未實現Google渴望的社交媒體突破。 那是因為,使用者發表的公開Buzz,根本就像石沉大海,彷彿從未存在過。"

美國觀察:Google Android 帶來的副作用

美國觀察:Google Android 帶來的副作用: "Google Android一開始抱持最偉大的夢想:自由、開放,與有品質的軟體。不過自由總是得付出代價,且帶來意料之外的結果。"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Google Maps 4.4版本新增地方資訊服務

Google Maps 4.4版本新增地方資訊服務: "


今日 Google 推出了 Android 的 Google Maps 最新 4.4 版本,今次更新主要是追加地方資訊的服務,會自動搜尋你附近餐廳、酒吧、加油站等詳細資料,以及其所在位置。當然少不了 Google Maps 預設的地圖顯示、導航及 Street View 功能,即使要去不熟悉的地方,Google Maps 亦能提供足夠的資訊,例如步行路線、行車路線及周圍環境等,讓你更輕易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另外,飲食類別整合了香港最具規模的餐廳指南 OpenRice,可即時查看餐廳類別、每人消費價錢及食評等。而且用戶更可透過 Facbook、Twitter 及 SMS 等工具跟好友分享你所在位置的地方資訊。


不過此 Google Maps 的更新,至少需要在 Android 1.6 版以上的版本執行。


"

Facebook Questions:向500萬人問問題

Facebook Questions:向500萬人問問題: "

我很喜歡在自己的Facebook Status貼上問題,有時讓自己借題發揮,有時是收集朋友意見。當然,如果是收集意見,就越多人答會越好。換言之,如果把我的問卷調查式Facebook Status公開給全世界人回答,也讓有興趣的人Follow,那就更能達到集思廣益之效。


Facebook Questions就是為這功能而設計的。以後我們在發佈Status時,可以選擇「Questions」,然後Facebook就自然會公佈我們這個Questions Status到整個Facebook社群,讓全世界一起回應。



Facebook launched Facebook Questions BETA


這個Questions功能與Status有兩個明顯的不同。一是Tag,二是Follow。後者,就是讓對我們問題有興趣的人跟進我們的特定的問題。當然我們也可選擇Follow特定的題目。換言之這就是Questions Bookmarks。


至於Tagging,就是讓我們把題目標籤成某個類型。我們可以把有關「碧咸」的問題標籤成「Beckham」,又或者「England」等。有了標籤,就自然可以進行搜尋。Facebook在Blog上稱:


The questions you ask will be shown to people who have expressed interest in the particular topics you tag, as well as to your friends and friends of friends.


不知這是否代表我們在自己Profile Tag了的興趣會跟這個有聯繫呢?又或者,這些題目會進一步連繫上推出不久的Community Page。當這個功能成熟,越來越多人用之後,這就會成為一個龐大的資料庫,讓大家搜尋知識,最後當然更加強化其社群的Stickiness。


暫時這個功能還是在Limited Beta階段,只有小部份的Facebook用戶可用這功能。

Jan’s Tech Blog, where technologies are explored and annotated.

Join Jan’s Tech Blog Faacebook Page, or follow the Twitter to get updates.



"

Google Migration - Calendar

技術 技術 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技術 技術 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


昨天一股在 ZDNet 上發表了一篇頗有觀點的文章,標題為「網站衝會員數,平台與內容哪個重要?」,主要在討論一個網站應該要先有平台,還是先有內容,才能夠得到使用者的廣泛採用,這個看似「雞蛋」的問題。


不過倒是她文章中的一句話:


…身為工程師,往往看不起或是忽略了這些真正有價的資訊, 常常只關注在:「我開發一個平台,就會有這些內容了!」…


點破了創業最常碰到的問題 (之一),而這個問題源自工程師常有的通病,我稱作是「藝術家性格」。


技術真的不是重點


我很能了解是因為我「上輩子」也是一個工程師,那時候我的朋友都是技術人,所以我根本不在乎那些「麻瓜」會不會用我寫的程式,我只在乎其他工程師覺得我的東西屌不屌。我們追求的是用最少行的程式,用最屌的方法,把這個功能寫出來。至於功能本身能不能幫別人解決問題,我一點也不在乎,因為那是產品經理和網站企劃的責任。使用者介面不好用,也跟我沒關係,最好不要用這種事情來煩我。我的大腦要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像是去研究更新、更屌的技術。


問題是,這樣的執行態度,剛好確保了一個軟體產品,尤其是網站,在市場上絕對會失敗。大多數的使用者,根本不知道技術是什麼,對他們來說這個東西也一點都不重要。舉例來說,網路上的服務,大概沒有比 Google 的搜尋技術更高深的了,問題是使用者根本不在乎你的索引方式有多麼的神奇,他們只在乎 Google 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幫他們找到他們要的東西。


重點是解決問題的產品


所以,當一股在文章的後段,舉出這樣的比喻時:


…我不敢說,應該先有內容,再有平台;或是應該先有平台、 再找內容。這就好比該先把生產線設備都準備好,再接訂單; 還是先接到訂單,再來搞定這些設備。每種作法都有可行之道, 但成功的事業,沒有人會輕忽設備、或先不管有沒有訂單…


我認為答案是很簡單的。沒有一個公司,會在不知道自己要生產什麼產品前,就大興土木蓋工廠。也沒有一個客戶,會在不知道你葫蘆裡面賣的是什麼膏藥前,就把寶貴的訂單下給你。所以,重點是先找到那個能夠幫客戶解決問題的產品,而且最好是很痛的問題,那麼訂單和生產線,都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殺手應用先行


也就是說,平台還是要在殺手應用之後。要不是能夠解決哈佛 (Harvard) 沒有同學名冊 (Yearbook) 這個迫切的問題,Facebook 也不會從大學校園內竄紅。要不是能夠在行動上網和使用者經驗上有所突破,第一代 iPhone 也不會在市場上熱賣。而平台化,都是那之後的事情。


所以,平台大夢雖然美好,但是沒有殺手應用帶來的第一批使用者,講再多也是白搭。所謂技術雖難搞,應用價更高,吾等創業者不可不切記,切記。


(今天不知道為什麼,很想要民國初年一下。)


(Pic via levoodoo@flickr under CC license)



"

Google Wave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Google Wave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

Google昨天宣布将停止开发Google Wave,因为它的用户数量达不到Google的预期,但会维持它的运行并将部分代码开源。在写前面一句话的时候,我在思考要不要先介绍一下"Google Wave"是什么,但我陷入了困境,因为我不能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Google Wave是什么。


我去年很早就拿到了Google Wave的内测资格,但基本上很少用,我觉得它不是不能替代的,它能完成的工作,有其它服务比它做得更好。


有些媒体在报道Wave时说它是社交服务,有些则说它是协作工具。在Google Wave里,你能看到它们的身影:Email, Twitter, Google Docs, BBS, Facebook。多合一一定是好的吗?Google用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不一定。




一、失败的社交产品



如果说Wave是一个社交工具,它太复杂太严肃了。在Google搜索“google wave 教程”有8万多个结果,这仅仅是中文互联网里的结果,Franky以前也在可能吧写了一篇超长的教程“Google Wave从入门到进阶”。有教程则意味着一个服务或软件不容易上手,需要学习。但如果将Google Wave定义为一个社交服务,在焦躁的互联网里,谁又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呢


Facebook是一个社交工具,它功能很强大,也有很多组件,但我们很少看到有“Facebook 教程”之类的文章。即使有,也是“中国国内上Facebook教程”这方面的“教程”。


相比之下,Google Wave作为社交工具的易用性确实差强人意。上手难,用户自然就不会多,并不是每个用户都有时间有精力去学习一个复杂的但对自己可能没有太大价值的工具。



二、功能缺失的协作工具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认为Google Wave更像是一个协作工具。作为协作工具,Wave欠缺的是稳定性与高级功能。


1、稳定性



很多人抱怨Google Wave不够稳定,实际上从我从去年6月开始使用Google Wave,直到现在,每一次打开Google Wave,它几乎都会崩溃一次



在线协作对稳定性的追求高于人们对其它产品的追求,而Google Wave恰恰在稳定性上无法满足在线协作的需求,这是Wave被冷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高级功能



作为协作工具,Wave过于简单。


Zoho、Google Docs都是很好的在线协作工具,它们的功能很强大,虽然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但它们能满足在线协作的各种需求,于是它们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相比之下,Google Wave在协作方面的功能非常简单。不能绘图、不能计算、不能分享、不能排版……下面的截图对比了Google Wave与Zoho Wirter的工具栏:





三、Google Wave失败带来的教训



正是由于Google Wave的定位不清晰、稳定性差,刚满一周岁的它就注定永远长不大,甚至可能随时死亡。


因为我也从事跟产品相关的工作,当Google正式宣布Wave失败时,我想了很多。在做互联网产品时,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快速



互联网让人变得比以往更急躁,多一秒的等待时间都可能让用户愤怒地关闭浏览器。一个连接与响应速度快的服务能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



2、稳定



稳定是成功的基础。一个服务可以偶尔不稳定,比如Twitter偶尔出现大鲸鱼,但不能一直不稳定,否则用户体验无从谈起。



3、简单



Twitter很简单,用户花很少的时间“自学”就能使用。


Facebook看起来有点复杂,但除了“中国国内上Facebook教程”之外,鲜见其它教程。这说明用户在Facebook上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


产品的设计必须是足够简单、学习成本足够低,除非它本身就为专业人士打造


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能解决“一个问题”的。它首先是解决“一个问题”,进而再考虑解决其它问题。如果一开始就考虑解决所有问题,那这个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就是太复杂了



4、清晰的定位



一个清晰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产品究竟是什么、为谁而做。一旦路线确定了,就按照这一条路做下去,除非这条路没有解决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看3个例子:



  • Twitter将自己定位于介于博客与SNS之间的传播工具

  • 网站导航的用户定位是互联网新手

  • 立体巴士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问题


Twitter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网站导航对用户有清晰的定位,立体巴士对要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确定了某条路线,却在路上左右摇摆,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谁而做,这个产品最终不会成功。



5、重点



苹果为iPhone 4拍的广告强调了视频通话功能–Facetime,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多任务、高清屏幕、A4处理器更重要,但苹果却一直强调Facetime,乔布斯还在iPhone 4发布会上即时演示了Facetime。对于苹果来说,iPhone 4的推广重点在Facetime



当Chrome刚推出时,很多人都说,Chrome很快。“快”是Chrome的重点,也是大多数用户最关心的一点。


Google Wave的重点是什么?我说不出来,恐怕Wave团队也很难说出来,因为他们想把所有组件都做好,结果所有的都做不好,人们也看不出他们究竟想把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在很多时候,如果你的产品只有一个卖点,用户可能更容易记住这个产品。



6、割舍



如果一个产品看着没有前途,那就放弃它吧。


Google Wave推出刚一年,就被Google放弃了。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产品用户不喜欢,团队也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那为什么不放弃这个产品,将精力投向其它地方?







© 可能吧 |

查看原文 |
52 条评论

"

也说Web已死

也说Web已死: "

Wired的这篇《Web is dead》,引起了很大争论。刚好几个月前我在博客上写过一篇《SNS在革谁的命?》有 过类似的言论:我没有认为Web会死,但是Web使用量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好像电视一样,虽然互联网从出现开始就是要取代它的,但是十多年以后的现 在,它还是活着,而且还会活很长时间。


我又要老生常谈一下,观点在上述的几篇博客中已 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这里只是把观点重新整理。


首先,我要明确Web的概念,什么才是Web最核心。keso的《东拉西 扯:Web已死?》里,大篇幅批评了Wired的编辑对Web概念的不清,然后 他给出“你即使只通过iPhone应用访问Facebook,你也仍然是在访问Web”的论据。似乎,他也混淆了Web 由Web输入/输出的数据 两个概念。在Facebook上,用户确实产生了日志、照片、评论、分享等等大量 的数据,用户也确实在使用Web的某些技术来访问这些数据,比如HTTP传输数据,用了HTML来呈现这些数据,但是这些技术仍然不是Web的核心。对于 这些数据本身,你可以用裸的HTTP来传输,也可以用Facebook的API;你可以用HTML来呈现,也可以用Native App呈现,数据仅仅是数据而已,呈现、传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Web绝对不是简单的HTTP、HTML、URI、XML这种技术上的叠加,那 么,Web到底是什么?


《SNS 在革谁的命?》里已经提到:Web是网。Web真正的灵魂不是HTTP,也不是 HTML,而是那个不起眼的Hyperlink。使用Hyperlink组织分布在全世界服务器上的数据,构建出一张巨大无比的数据之网。Web的真正魅 力在于,网站与网站之间、Web页面与Web页面之前可以通过Hyperlink不停的跳转,可以通过Hyperlink/URI把分散在不同网站、不同 服务器上的数据统一聚合在一个页面内呈现给用户。


W3C网站上有关于Web历史的简短介绍 《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Wide Web》, 而Tim Berners-Lee在其关于Web的论文《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正是解决组织分散信息的难题,他提出Linked Information System的概念,重新组织分散的信息:“We should work toward a universal linked information system, in which generality and portability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fancy graphics techniques and complex extra facilities.”于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Tim的Linked Information System — Web 诞生了。


现在Web遇到的问题正是这个Linked Information System中的hyperlink会被以Facebook以人为本的的Social Link取代。问题又回到原点,也是《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里Tim发明Web来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加有效的组织信息?Web给出 的答案是Hyperlink把这些信息连接起来,SNS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用人来组织。研究表明,平均任意两个Web页面需要17 Hyperlink才 能够建立起连接,而按照六度分割,这个数字在Social Network里是6,从这个意义上讲,SNS将会更加有效的组织信息。


当用户疯狂迷恋着Facebook/Twitter 并且不停的信息发布到上面的时候,当所有的信息不在分散在互联网的角落里而向几个特定网站集中的时候,变革正在发生,它摧毁的正是Web的灵魂。失去灵魂 的Web仍然会借着HTTP/HTML 5活着,但是这样的活着已经偏离了Web最初的目标,这样的活着和死了又有何分别?

"

How To Use Facebook Places For Your Business

How To Use Facebook Places For Your Business: "

Redesigned Page IconWant to have your own business show up within Facebook Places? For companies that have a physical location it makes sense to have a Facebook Place in order to track the people who are stopping by your store, office, or venue. As such, Facebook has released a new guide for businesses to learn how to merge Facebook Pages and Facebook Places into a single Page. The final result is a newly designed Facebook Page which includes location-relevant information.



While you can view the guide below for all the steps required to claim your Facebook Place and merge it with your Facebook Page, we’ve broken down the process into 3 easy steps.


Step 1: Create Or Claim Your Place


If nobody has checked in to your company’s venue, you’ll need to load up the Facebook iPhone application or Facebook for touch devices on a compatible phone and check if your place exists already. You can do this by searching for the place. If it doesn’t exist, you can quickly create it by clicking on “Add” or the “+” sign depending on whether or not you are using Facebook for touch devices or Facebook for iPhone.


Step 2: Claim The Place As Yours


Facebook will discover the phone number. If the phone number is incorrect you can quickly change it. However before getting to the phone number confirmation, you’ll need to log in to Facebook and search for the Place that you’ve created or check in to. Once you find the venue you can click on the “Is this your business?” link at the bottom of the place as pictured below.



Claim A Facebook Business Place


If there is no associated phone number, Facebook requires a more manual verification process. You can find the full explanation in the document which is embedded below.


Step 3: Merge Your Place & Page


The final step is to merge the Place and the Page once you’ve completed the verification proces. The result is a combined Page which effectively serves as a local business page. The design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existing Facebook Pages, however it’s possible that Facebook will move in this direction for all Pages.



Hubstown Page Screenshot


Done!


In three steps you’ve easily claimed your business and merged it with your Facebook Page. We will be providing more comprehensive guides to Facebook Places for business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e meantime, feel free to email us with details about how you are using Facebook Places for your own business!






"

N'IMPORTE COMMENT - THE TOXIC AVENGER FEAT ORELSAN - "OFFICIAL VIDEO"

博客内容策略:如何发现有灵感的内容

写博客的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境,那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了。说的文雅一点,就是思维的海洋干涸了。如果一个博客不保持经常更新的话,读者就很有可 能会离开。那么,如何激发灵感来创作新颖的内容呢?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获得当前和未来博客日志的灵感,不失为一种很省时省力的方法。博客目录、主题站点、 新闻文章甚至社会化媒体都是发现好内容的理想方式。


a.Google Alert

Google Alert在以前的文章《怎样跟踪社会化媒体营销对话》有介绍过,可用于对话监视和声誉管理,也可以通过它获得创作新内容的灵感。

b.Google Blog Search

使用Google Blog Search,搜索特定主题,并且将搜索限制为最新的文章,可以搜索到该主题的最新信息。

c.相同主题博客

去相同主题的博客逛逛,别人的文章或许也可以为你带来写作的灵感。以我为例,我就经常去电子商务主题的博客逛逛,看看博友的文章。

d.主题论坛

尽管综合站点大而全,人气也是相当的往。但是主题论坛聚集的大都是与你行业、兴趣相同的人,所以这些主题论坛或许也可以为你带来写作的一些灵感。

e.微博

关注你所属的行业的领袖人物在说些说什么,关注你感兴趣的话题,或许他们吐出的不一定都是金玉良言,但是一旦他们吐出了含金量很高的言论或话题,你就不愁没东西写了。
本文转自干忠航的电子商务博客www.ikeeptrying.cn

电子商务应用:web2.0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 web 2.0在短短两年的时间成为互联网的主流,一大批带有明显web2.0色彩的网站聚集了大量人气。在颠覆传统的冲浪模式的同时,一些商 家开始尝试把Blog、RSS、SNS、长尾理论等典型的web 2.0应用引入电子商务领域,以期利用新的销售思想和模式吸引人气、增加利润,其中不乏 成功者。笔者同时认为web 2.0的思想及其应用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把电子商务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 web 2.0电子商务博客RSSSNS长尾     

一、什么是web 2.0     

2004年中,O’Reilly Media公司的Dale Dougherty和Media Live公司的Craig Cline在一次讨论因特网 发展趋势的头脑风暴会议上首次提出了web2.0这一概念。在该会议之后不到2年的时间内,“web 2.0”这个概念迅速窜红并吸引了大量人气,从 Google趋势的分析来看其在互联网上的检索频率和引用率也一路走高。尽管没有人能给web2.0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大家对这一名词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共 识。根据中文维基百科的解释,web 2.0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将web作为平台;将数据变成“Intel Inside”;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 效应;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软件采购循环的终结(“永久的 Beta版”);软件凌驾于单一设备的层次之上;拉动长尾的能力。 

随着web2.0在互联网上的快速发展,它所代表的技术和服务理念也被越来越多地用在电子商务领域,在引领消费者享受新的购物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明显的营业额增长,成为电子商务界的亮点。
     
二、Web 2.0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利用博客影响销售量。Blog,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是继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聊天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 式。个人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目前,已经很多商家开始利用blog来提高知名度,推广产品和服 务。 

Stormhoek是一家小葡萄酒厂,没有在英国投放任何广告。为了宣传产品,Stormhoek尝试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把自己 的网站做成一个Blog,看看博客们的互动将会怎样影响公司内部的交流,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去年,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只要博客满足以下两个条 件就可以收到一瓶免费的葡萄酒:(1)住在英国、爱尔兰或法国,此前至少三个月内一直写博。读者多少不限,可以少到3个,只要是真正的博客;(2)已届法 定饮酒年龄。收到葡萄酒后并不意味着你有写博义务——你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以说好话,也可以说坏话。 

2005年5月,他们送出去100多瓶中等价位的葡萄酒,但是在Google上的搜索结果却由6月份的500条增加到9月份的20000多条,同时有超过30万的人通过blog知道了这家公司,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销量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翻了一倍。 

“传统的市场营销和广告直接影响的是销售,在博客营销中,销售不是直接目标,但它可能是被最终影响的一个目标。” 

2.使用RSS给消费者提供信息推送服务。RSS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给消费者推送新闻、服务和信息的方式。其起源于Netscape公司的推送 (Push)技术,将用户订阅的内容传送给他们的通讯协同格式(Protocol)。一个RSS包含很多条目,一个条目的介绍可能包含条目全部内容,或者 仅仅是额外的内容和简短的介绍。点击条目的链接通常都能链接到全部的内容。用户可以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 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允许我们用更少的时间,跟踪更多的web站点。它也允许我们分享我们以前没有分享的信息,允许其他人用新的、更有用的方式组 合你的内容。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都采用邮件的方式给消费者推送信息,但是往往有部分消费者和邮件服务商把这种邮件当作垃圾邮件过滤掉了。 RSS避免了这个问题,它能保证把100%的内容都推送到消费者的电脑桌面上;由于RSS订阅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自己喜欢的 内容;RSS推送的信息都保存在读者自己电脑的文件夹下面,不需要登陆邮箱就能阅读;并且,订阅RSS服务的时候,读者不需要给出自己的Email。基于 以上原因,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读者选择使用RSS推送服务的方式获取信息。 目前,RSS推送服务在互联网的应用几乎已经达到普及的程度。如华尔街日报电子 版、亚马逊新书通报 、orbitz.com订阅打折机票、simpletracking.com实时追踪快递包裹等。 

来源多样的个性 化“聚合”特性、信息发布的时效、低成本特性、无“垃圾”信息、便利的本地内容管理特性……,利用RSS与电子商务的天然契合输出信息,为电子商务网站拓 展出一条高效、即时、便捷的信息输出渠道,为其用户更加快速和个性化地使用网站信息提供了可能。在电子商务日益显示出它对全球经济的强大震撼力的今 天,RSS与电子商务这对新的“黄金搭档”能发挥多大的威力,实在难以估计。考试大编辑整理

3.利用SNS进行口碑式商品营销。SNS即社会 网络服务。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关系理论,简单地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 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就是社会化网络。SNS网站,就是依据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网站,以认识朋 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日常购物经验中,朋友对一件商品好评的影响力 远远大于商场推销员对商品好评的影响力。而在目前电子商务领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潜在客户对商品和商家缺乏信任,由此带来的犹豫不决导致商品销售 额增长缓慢。在网络社区里面,很多相同或者相似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对某一类的产品进行交流,这种口碑式的传播方式很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另外,电子商务 由于在管理、渠道、规模及跨地域跨时间等方面极具优势,低廉的商品价格加上便捷的选择方式,如果能够诚信经营,通过社会网络服务(SNS)在不同生活圈子 内建立良好的信誉,最终将是商家及顾客的双赢,共同享受网络带来的实惠。 

国内应用web2.0技术比较成熟的豆瓣网,读者在进入任何一 个检索到的图书结果页面后,都会看到当当、卓越、蔚蓝三家网络书店的出售价格,还有廉价的二手书转让信息。将电子商务网站和SNS社区集合到一个平台上, 用户看了书评,对这本书感兴趣,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购买,还能够在几家网站之间比较价格,以最低的价格获取。如果SNS网络社区的用户很多,这种分销 平台的模式将会为电子商务网站创造很大的收益。 

4.长尾理论。根据维基百科,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 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Amazon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 式,Chris Anderson认为只要渠道足够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只要将尾巴拖得足够长, 就会聚沙成塔,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这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 

亚马逊不依赖传统的20%的优质客户,而是注重许许多多被忽视的客户的需求。对需求量比较小的商品进行了精细的划分,许多原来基本卖不动的书,现在销量也很好,实现了真正的“无物不销,无时不售”。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了无限制的多样性选择。     

三、Web 2.0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现实商务模式的网络化,只是简单地依靠网络提供的便利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缺乏重大创新与突破。而Web2.0的理念就是一种人 人参与的草根精神,开放、参与、分享、创造是其本质。在电子商务领域引入Web2.0,不单单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方式所带 来的理念的更新,这种更新从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就对原有的“商家霸权主义”进行了根本性的颠覆与再造。考试大提供

因此,利用Blog增加在搜索引擎中的点击率进而提高商家知名度、通过RSS推送主动告诉客户产品信息、依靠SNS进行口碑式或病毒式商品营销、聚集处于长尾阶段的顾客的需求等带有明显Web2.0色彩的应用,将成为电子商务的必然选择。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