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整合 facebook credits 的心得

整合 facebook credits 的心得: "

Posted by Ms cjin


(註:這篇文章來自於嘎姆擂台Gamelet的老闆娘cjin。幾個月前我個人曾在私下詢問過Facebook Credit到底對遊戲開發商有什麼影響?因為台灣這邊似乎很少人公開分享心得。剛巧cjin昨天把使用心得寫下並寫在自己部落格,因此這篇文章特別徵得cjin同意,轉貼至MMDays,此為文章原址


最近許多人談論 facebook 要求遊戲開發商要在七月一日起要求 facebook games 增加採用 facebook credits 為付費選項之一,因為我們公司在去年十二月就已經將可以界接的遊戲加上了 facebook credits,可以分享一些經驗。


Gamelet 在 facebook 共有八款收費的中文遊戲,但 credits 沒開放賭博遊戲申請,所以我們只接了五款中文遊戲,及兩款英文版遊戲以 credits 設計為premium currency(可以在遊戲中直接以 credits 購買商品)。

以下是一些我們英文遊戲接 credits 為 premium currency 的經驗:


* 玩家付費比(paying users/total users)提升、交易筆數增加:許多玩家都收到過 facebook 贈送的 credits ,或在別的遊戲也都有使用過 credits,所以在玩我們遊戲時,看到以 credits 計價的商品就可以直接購買。從數字上看起來我們用 facebook credits 的英文遊戲會比原本用台灣金流的中文遊戲 ARPU/DAU 多兩倍(包含 free credits)。


* 免費 Dashboard 宣傳:自從 facebook 大砍原先各種 viral channels 後,現在一個英文用戶的 user acquisition 成本可能已經到 USD 0.5~1 元,甚至更高。我們參加了現在 facebook 推出的 program,將遊戲設計以 credits 當作 premium currency (可參考 Hello City, Bejeweled Blitz 就是將 credits 設計為 premium currency) ,就可享有免費 Game Dashboard 宣傳,可以有約三千萬次的 impressions。


* 免費 Credits 多到爆:因為現在還是 facebook credits 推廣期間,facebook 為了讓用戶體驗如何使用 facebook credits,很大方的贈送一堆免費的 credits。另外也有 ifeelgoods 這種「micro-incentives platform」可以幫企業設計贈送免費 facebook credis 的品牌行銷活動。好比今天你如果在 twitter retweet 達拉斯小牛隊的這則推文,就可以領取免費的 credits。


* 無法取得玩家 credits balance 資料、無法由開發商贈送 credits:許多遊戲在設計時,會贈送玩家需要花真錢的點數,讓玩家享受一點甜頭,但買了虛寶後餘額不夠,就手癢掏真錢買更多點數。現在的 credits 機制還沒開放這些作法。

心得:


有朋友問到,可是他們抽 30% 你們也要接?目前我覺得拆 30% 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這個社群平台能帶給我們遊戲很大量的使用者,且這平台還是全球獨大的(當然先不說中國市場啦),自然有他能訂規則的本錢。而我們遇到 比較大的問題是,facebook 贈送了太多免費 credits,所以我們的營收是不只被拆掉30%。這問題也有其他的 social game 公司提出,有人說免費的 credits 佔營收的三成,有人說五成,有人說可能佔營收的六七成以上。試想,facebook上的五億用戶假設有一億人玩遊戲,每個人收到五個 free credits,那就等於1億(人)*5點*0.1= 5000萬美金(value: 1 fb credits = USD0.1) 是遊戲廠商犧牲的營收,而我們知道,每個人獲得的免費 credits 數其實多於五個。


總之,對我們小開發商想要做全球市場,透過參加 facebook credits 的 program,可以讓我們以較低的成本增加許多全球市場的用戶。會哀嚎的還是像Zynga、Playdom 這些原本收益就很豐厚的公司,他們的營收是馬上掉了三成五成以上。


另外,如何明確界定遊戲是否算 facebook canvas 遊戲,及應用程式是否也需要有 credits 的付費選項,還沒有肯定的答覆,許多中文的網頁遊戲都是跳開新視窗,還不清楚這類遊戲以後是否也在規範內。


若要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http://developers.facebook.com/credits

隨機推薦
















    加入MMDays在facebook的粉絲團 隨時閱讀最新文章


    "

    Facebook Email嘗鮮試用

    Facebook Email嘗鮮試用: "


    去年11月中的時候,
    各大科技媒體網站都報導了Facebook要推出新的Email系統,
    基於嘗鮮與科技網路人的心態,
    柯南也在第一時間向Facebook提出申請試用。

    在經過幾個月的等待時間,
    終於在上個星期五登入Facebook的時候,
    發現了這個升級訊息!!
    是的,
    柯南終於可以使用Facebook上的Email了。

    趕緊點擊「See What's New」的按鈕,
    基本上這個說明內容就跟去年揭露在媒體上的訊息差不多。

    接著按下「Upgrade Now」就會進入新的Email介面,
    首先是確認email的address。

    接著是連結電信業者的簡訊系統,
    這可以讓使用者在獲得新訊息的時候,
    可以在手機上馬上得知,
    不過並沒有Taiwan的電信業者可選,
    只好按跳過。

    基本上Facebook的Email使用起來,
    感覺和一般Web Mail使用起來感覺無異。
    但是它除了可以寄給Facebook站內帳號,
    也可以寄到外面的Email Address。
    當然外面的Email也可以寄進來,
    例如GMail或Yahoo! Mail也可以寄回來。
    相同主題的Email也會整合成一個進入點,
    和Gmail的感覺有點類似。

    身為Facebook API的使用者,
    當然也要看看Facebook API是不是有支援這個新Email系統。
    根據API文件網頁的說法,
    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使用了,
    不過目前看起來只有read_mailbox的權限,
    不知道未來有沒有寄信的權限。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施密特的新角色:Google的守卫者抑或理念传播者?[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施密特的新角色:Google的守卫者抑或理念传播者?[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

    可能没有人预见到这个事件的发生,但是Google的高层确实发生了突然的变动。



    每当一个公司的高层(客户,供应商,股东…)发生变动,几乎每个人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通常这种变动不会是什么好消息。不过,在昨天的人事变动的消息的背后,Google的收入增长令人惊奇。Google拥有每年约30%的收入增长,除了Facebook和苹果(APPL)之外,这些结果给任何人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一些观点相反的是,一直以来股东及董事会成员并不会唯CEO施密特马首是瞻。所以说这不是一个坏消息,但它也并非是一个多好的好消息。


    那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变动?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不过Google给出的解释比我听到的或是幻想出的推测来的更有意义。很明显,埃里克•施密特希望继续向人们谈论技术。他对技术的破坏性创新力量很感兴趣,并且已经着手进行Google Ideas、Google’s Think/Do Tank的开发。


    Google的领导层有很多心烦意乱的事情。他们面临来自四海的诉讼,其中甲骨文公司对于Android的侵权诉讼是最大的一桩。美国司法部和世界各国政府对其施加反竞争的压力,而一些反隐私组织(常常是基于微软(MSFT)等竞争对手的资金支持而存在)也对其施压。这些都是Google的烦恼。目前为止,三位公司首脑不得不忙于应付这些压力,以至于无暇再内部创新和管理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


    因此,在Google被这样持续消耗的情况下,施密特站出来担起所有这些琐碎之事,让佩奇可以分身去经营别的业务。在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中,佩奇更为保守一些。以他名字命名的PageRank运算法则使得Google的摇钱树得以寻找更多的赚钱契机。十年前,当施密特被当做一个保姆式的看护者的时候,他坐着CEO的位置。所以说,两位正式的领导人中,佩奇看起来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当然一些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当施密特在2001年接手Google的时候,公司只有有几百名员工。而现在,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跨国公司,拥有25,000名员工以及遍及全球的影响力。有人说,施密特将会继续指导佩奇,但是不少人质疑佩奇是否有足以领导Google的公众形象和能力。毕竟,他在公共场合极为羞涩并极力避免处于聚光灯下。


    那么,谢尔盖•布林怎么样呢?他的合作创始人的头衔(这似乎只是一种表示而已)以及难以描述的工作看上去是三个人里面最“低等”的。布林一直对开发新产品有兴趣,他曾经的头衔是产品总裁。如果公关可信的话,他将专注于创新,并努力为Google开发一些新产品以抵消公司对搜索广告的依赖。


    布林是会像苹果公司的合作创始人斯蒂夫 •沃兹尼亚克一样被降至去做公关还是会继续深入进行新产品开发的研究?最初,他似乎至少参与到了Google的社会项目和其他非雾件倡议中。然而,他的头衔和渐远的工作范围让我怀疑,历史是不是将要重演?毕竟有保罗•艾伦和上面提到的斯蒂夫 •沃兹尼亚克都曾经被贬谪到了“其他创始人”的位置。


    市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如何?这一点似乎不用过于担心。Google的确在这个季度打破了分析师的预测,但在今天早上上扬了10个点。当一个CEO意外离开的时候不常出现这样的事情。


    更多的细节会在今后的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中渐渐清晰。如果施密特要被开除,那么他在Google的生涯不会超过一年。布林是会继续留在Google的核心领导圈中还是他会离开,自己弄一辆赛格威小车,买些运动经营权和游艇过上另一种忙碌的生活(变成一个专利投机人)?


    最重要的是,拉里•佩奇究竟会在自己的Google CEO生涯中遇到怎么样的问题?所有人都期待着四月份他成为CEO的那一天。


    译者:TMT观察中心 yingyu


    原文地址:http://tech.fortune.cnn.com/2011/01/21/observations-on-the-google-ceo-shuffle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Toon Face。自己製作卡通風格聯絡人頭像

    Toon Face。自己製作卡通風格聯絡人頭像: "

    我想大家的手機裡少說都有幾十個聯絡人吧?我相信上百人的應該也不少,不過聯絡人有圖片的有幾個呢?我想過要讓每個聯絡人都有頭像,這樣當電話響的時候不用看名稱也知道是誰了,可惜這種做法很難完整的實行,不過沒有真實的照片沒關係,也可以使用卡通風格試試看唷!若是手機裡面通通都是卡通風格不是也很酷嗎?



    這種卡通風個ˊ我覺得比較偏向美式風格,可以設定的部分有臉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髮型、脖子、眼鏡、鬍子、帽子和背景,眼睛和眉毛可以調整間距,其他各部分器官也都可以直接調整位置,我覺得最難選定的應該是鼻子吧~因為感覺都是大鼻子和怪怪的鼻子,就不能有卡通風格只有一點點的鼻子嗎?


    而有些選項可以調整顏色,譬如說頭髮和眉毛的顏色、膚色、眼鏡的顏色等等,完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卡通造型絕對沒有問題,但是到底要怎樣才會像就比較難了,我覺得我也做得一點都不想自己,差很多XD。完成之後選取「SAVE」將會存檔在手機的相簿內,在將聯絡人套上圖片即可。


    這款軟體雖然不是遊戲,不過我覺得還頗打發時間的,可以趁著開會中無聊時幫同事打造一個卡通形象,或是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無聊時,把沒有聯絡人圖片的打造一下,很不錯唷!
    App Store搜尋【Toon Face】
    付費金額 0.99美金





    [Tablet] 平板電腦如何選購最Smart?

    [Tablet] 平板電腦如何選購最Smart?: "

    sshot-1.jpg


    相較於2007年的iPhone風潮、2008年的小筆電大流行,自2009年4月iPad、11月Galaxy Tab相際問世所引爆的平板電腦風暴,註定要一路延燒到2011年,也因此在今年的CES 2011上,Motorola所發表的首款Honeycomb平板電腦Xoom也格外引人注目,當然,也別忘了阿祥之前一直很關注的Notion Ink Adam,也是在國外人氣強強滾的平板產品。



    也因為平板電腦突然變得這麼夯,阿祥身邊的親朋好友們也都紛紛趕上了這股熱潮,也都開始詢問了各種有關於平板電腦的問題,而這些關於平板電腦選擇的問題,也在各個媒體上成為熱烈的話題之一。不過到底平板電腦該怎麼選最適合自己、該怎麼選購最聰明呢?下面阿祥就從去年12月接受智富月刊的平板電腦專題(2011年一月份出刊,第34頁)中,再延伸出一些關於平板電腦這類產品的基本介紹與個人心得(因為月刊中篇幅有限啦)和大家分享。




    平板電腦的基礎認知


    平板電腦是什麼?

    其實平板電腦這個名詞並不算新鮮,早在1989年,就有以觸控螢幕與觸控筆作為操作界面的產品,在2002年也有不少廠商配合了微軟大力推廣的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系列推出具備「螢幕觸控」功能的輕量化Notebook,像是HP、Lenovo ThinkPad與日系的工人舍(Kohjinsha),都是被稱為「平板電腦」的產品。


    不過自從去年(2010年)Apple iPad推出後,這種以觸控螢幕為主要操作界面、摒棄了鍵盤、光碟機、硬體機等束縛的手持裝置,再次掀起了市場上的「平板電腦」熱。不過從功能性來看,iPad的角色會比較像是兩三年前由Intel主推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也就是可以隨身攜帶的手持「資訊終端機」。不過無論被稱作什麼,從市場的反應來看,2011年絕對是3C廠商之間「平板電腦大戰」的元年吧?


    sshot-3.jpg

    圖:iPad還未上市之前在網路流傳的Mac平板電腦間諜照片(圖片來源:UON.cc


    平板電腦的功能?

    一般的消費者在決定採購平板電腦時,首要的考量應該還是在於「功能性」,畢竟平板電腦的定位比較特別,相較於過去幾年流行的小筆電,在基本功能與擴充性方面較為薄弱,但攜帶性與電力的續航力卻好上不少。


    平板電腦的基本定位應該在於手機與Notebook之間,相較於手機,平板電腦的螢幕更大、操作與閱讀都更為舒適、適合長時間使用;相較於Notebook,平板電腦的螢幕雖然小了點,但在使用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困擾,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少了適合長時間輸入文字的界面,因此比較適合資訊的瀏覽,而非進行長時間需生產力的工作。


    因此消費者在下手購買平板電腦時,最首要的,還是需要考量自己的需求(通勤時使用、電子書、業務DEMO資料)與自己現有的3C產品是否有功能重疊之處。從特性來看,平板電腦比較適合當作個人的第二台隨身攜帶裝置,例如搭配家中的桌機、或是搭配功能較簡單的一般手機。


    sshot-2.jpg

    圖:機器人(Android)吃得下蘋果龐大的粉絲與市場嗎?(圖片來源:Android-hk.com




    平板電腦的系統?


    相較於過去平板電腦一律採用Windows系統,目前在市場上,消費者的選擇多了不少。目前比較主流的平板電腦系統有Apple的iOS、以及Google的Android,還有採用直接採用Windows 7作業的機種,另外智慧型手機的一方之霸RIM也會推出相容於黑莓機、搭自家開發的QNX系統的Playbook、HP也會推出以Palm WebOS為基礎的HP Slate。當然,其他採用Linux Base的自有系統,基本上除非是預算的考量,否則以可用資源來看,阿祥就比較不推薦。


    不同的平板電腦系統,除了操作界面與使用經驗的不同之外,需要消費者考量的,應該還是在於應用程式多寡、相容性與升級擴充能力。也因為如此,在市場上主要還是Apple iOS與Google Android OS兩大主流系統相互競爭的局面,畢竟iOS的App Store已經有超過30萬個可以在iPad上執行的App,而Android Market上的App數量也已經超過了20萬大關,如此龐大的軟體資源,也成為平板電腦滿足各種不同用途的最大本錢。




    影片:系統展示


    除了系統的選擇,消費者另一個要特別注意的,應該就是平板電腦系統的版本,而這個問題目前會發生在Android系統的平板產品上,除了現有版本未來是否可以升級的疑問,另一個受到關注的議題,應該就是目前市面上的Android平板電腦所採用的2.X系統(目前最常看到的應該就是Android 2.2 Froyo版本,其他還有像Android 2.1 Eclair或是Android 1.6 Donut這些更低版本的產品)原本是為了智慧型手機所量身打造的產品,若是直接套用在大螢幕的平板電腦產品上,可能會有許多影響使用經驗的小問題,例如App執行時的解析度、桌面介面會過於鬆散…等,也因此Google之後也專門為Android即將出爐的平板產品設計了Android 3.0 Honeycomb系統。因此目前市面上的Android平板電腦,未來是否能夠升級至Android 3.0 Honeycomb,就成為各家媒體猜測的議題。


    不過想要在這個時間點採購Android平板電腦的消費者也不用擔心,雖然Android 3.0 Honeycomb的平板電腦已經有Motorola的Xoom正式公開,不過何時會上市還不是這麼確定,再加上新系統與硬體之間的磨合、調整穩定性需要一定的時間(可參考這篇文章),因此目前市面上採用Android 2.X系統的平板電腦應該還可以活好一陣子,再加上Android 3.0 Honeycomb本身是「純平板電腦」的系統,不像Android 2.X具備有行動電話的能力,因此有平板電腦+手機功能二合一需求的消費者,還是得要選擇Android 2.X的產品。





    平板電腦的價格?

    平板電腦的價格,一般都落在15000-25000元之間,目前也有低於這個價格區間的平板電腦在市場上販售,不過通常都是貼牌或是二、三線品牌的產品。通常愈具有品牌形象與產品設計感的產品,價格會愈高。除此之外,同一品牌機種中也有規格高低之分。以Apple iPad為例,雖然產品本身的處理器、主記憶體與作業系統都完全相同,但依據儲存容量與是否具備3G無線網路功能,就足以讓價格差距多達10000元以上。


    當然,為了滿足消費者價錢上的考量、再加上廠商之間的競爭,可以預期的是,2011年應該可以預見平板電腦產品的多元化與價格差異化的趨勢,反映在市場上的,應該就是更為琳瑯滿目的產品,甚至同一廠商的同一系列平板電腦,都會因為裡頭的規格差異,讓價格有高有低,例如儲存容量大小、是否具備有藍芽、3G、GPS模組,是否額外具備電話功能等,讓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價位的產品。


    由於平板電腦並無法像桌機、NB一樣可以額外擴充記憶體或其他無線功能(某些平板電腦有擴充記憶卡的功能),因此消費者在決定購買之前,需要考量到未來的使用需求,決定要省錢買規格基本的產品,或是選擇多花一點錢來一次購足。





    採購前必做的功課


    認清自己的需求

    前面也提到了,平板電腦比較適合作為個人的「第二台電腦」,而非「主力使用」的機種,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平板電腦本身並不適合拿來進行長時間的工作之用,它的主要功能應該在於「資訊接收與瀏覽」,或是作為「主要電腦資訊的延伸」。當然,對於重度的網路使用者來說,輕便好攜帶又具備隨時連網能力的平板電腦,應該會是舒解資訊躁鬱症的一帖良方吧?


    考量可用資源的多寡

    平板電腦中,除了搭載Windows系統的機種可以相容於現有的桌機、NB的軟體之外,以Apple iOS為基礎的iPad和Google Android系統的機種,基本上架構與我們熟悉的電腦完全不同、軟體也互不相容,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同步程式,讓平板電腦與桌機、NB的資料相互流通,或是透過時下最流行的「雲端儲存」來進行資料存取。


    雖然iOS和Android並不能安裝PC版本的軟體,但透過系統內建的軟體市集(iOS的App Store和Android的Android Market),使用者可以自由下載、購買各種功能不同的軟體,來強化平板電腦的功能。目前App Store上已經有超過30萬款的程式,而Android Market中的程式數量也突破了20萬款,基本上對使用者而言,已經是相當足夠了。雖然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並沒有軟體市集的功能,但「相容性」其實就是最大的優勢,像是對於Flash的支援,就是iOS與Android系統目前難以比擬的。


    確認擴充能力

    前面也提到了,平板電腦一般而言不具備有如同桌機、NB的一樣的擴充能力。以iPad為例,主機的儲存空間是既定的(目前有16GB、32GB與64GB三種規格),無法在日後不足時進行擴充,另外主機本身也只有Apple自家的40pin連接埠可以使用,沒有USB槽可以讀取其他的擴充週邊。


    至於Android的機種,通常都具備有MicroSD的插槽可以進行記憶體的擴充,不過受限於軟體安裝的位置,擴充的記憶體不見得都可以被用來安裝軟體,不過對於常常需要讀取照片或電子檔案的使用者來說,多了一個擴充記憶體的管道,便利性相對提高不少。此外,也有部份的Android系統具備有USB埠,可以額外連接隨身碟或是其他週邊,使用上更具彈性。


    確認預算

    依照硬體規格、品牌與產品設計,平板電腦的價格落差幅度並不小,以iPad來說,價格區間就可以從16500拉到26900元的水準,因此在選擇前,還是得先回歸到自己的需求,像是儲存空間的多寡、是否額外要用3G連網的功能…等。當然,別忘了平板電腦最好還是得要考量到上網的能力,因為絕大多數的App應用都建立在連網的基礎底下,若是少了上網能力,基本上平板電腦就廢了一半的功力了。因此消費者不妨可以參考一下電信公司所推出的無線數據月租合約,通常會比單購主機要來得划算一些。


    小結:


    上面簡單整理了一些採購平板電腦會遇到的一些問題,提供目前正在觀望的朋友參考,不過其實平板電腦在使用上還是有不少使用經驗上的「玄機」,未來有機會再和大家陸續分享一下這些個人小心得囉!


    相關聯結:


    平板電腦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OS (Appl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indows XP edition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QNX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ebO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潜入垃圾邮件的深海 [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潜入垃圾邮件的深海 [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

    Posted in Main on January 19th, 2011 by Pingdom


    就像我们的新闻“Internet 2010 in numbers”里所说的那样,垃圾邮件的数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每天有将近2600亿份垃圾邮件被投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大约89%的邮件都是垃圾邮件。


    正因为如此,从该事实和数据着手,深度挖掘背后的东西不失为一桩乐事。因而,我们翻查了Symantec公司的66页报告,并调查了一些2010年活跃于互联网之上的流氓软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


    有关垃圾邮件的真相


    虽然你已经知道了大多数邮件都是垃圾邮件,但我相信,以下这些细节是你所忽略的。



    • 90%的垃圾邮件是用英语写的,一年前这个数据是96%,该现象说明垃圾邮件有“国际化”趋势。

    • 88%的垃圾邮件都是从僵尸网络中发出的(僵尸网络是未加防护的网络)。

    • 91%的垃圾邮件包含一些链接。

    • 2/3 的垃圾邮件都和药制品有关。

    • 你是否感到收到了越来越多并未订阅却定期发放的简报?不只是你碰到了这个问题。未经请求主动提供的资料越来越多,这一手段已逐步成为了垃圾邮件的第二大主力军。

    • 来自网上邮箱的垃圾邮件(例如来自Gmail或者Hotmail)并没有像你所想的那么普遍。只有0.7%的垃圾邮件来自这些网上邮箱账号。

    • 在284份邮件中就有1份包含着流氓软件。

    • 在445份邮件中就有1份是伪冒电邮。

    • 2010年一年中就有9.5亿伪冒电邮在网络世界中传播。

    • 海地地震后,许多垃圾邮件都冠着“帮助海地人民”的假捐款名义索骗资金。如果你还寄希望于垃圾邮件发出者拥有一些良知谴责的话,那么你就错了。


    垃圾邮件与僵尸网络


    正如前面提到的,88%的垃圾邮件都来自于僵尸网络。美国Symantec公司预计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万个僵尸网络执行着投递垃圾邮件的业务。


    在2010年,平均一个僵尸网络的端口每分钟就能发出77封垃圾邮件,在有些僵尸网络中,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达到200。


    有些僵尸网络的功能十分强大,以下是世界三大僵尸网络:



    • Rustock, 拥有110-170万电脑

    • Cutwail, 拥有56– 84万电脑

    • Maazben, 拥有51– 77万电脑


    那么,这些组成僵尸网络的未加防护的电脑身处何方呢?答案是:世界各地,但有一定的集中区域。以下便是2010年整理的垃圾邮件制造者——僵尸网络的分布地图。



    Image source: Symantec Message Labs (now Symantec.cloud).


    正如你所见,欧洲尤其是东欧,已经逐步成为僵尸网络的聚合之地。另一方面,中国只向世界发布0.33%的垃圾邮件。


    都是金钱惹的祸


    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完全摒除垃圾邮件,与此同时,垃圾邮件发送者也在寻找除了电邮之外的送达方法。只要有金钱利益,垃圾邮件便会锲而不舍地继续发展。前景虽然渺茫,但幸而垃圾邮件过滤软件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我们相信它会做得更好。


    这便很讽刺。如果垃圾邮件过滤器可以高效地阻隔所有垃圾邮件,那么垃圾邮件的商业利润便会降低,这样垃圾邮件生产商便会望而却步。由此一来,垃圾邮件过滤软件的生产商也会削弱这方面的业务。他们之间本来就有着共生共利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很微妙,就像杀毒软件公司和病毒制造者之间一样。


    来源:http://royal.pingdom.com/2011/01/19/email-spam-statistics


    数据来源: Symantec MessageLabs Intelligence: 2010 Annual Security Report (PDF).


    译者:TMT观察中心 卢晰义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Nifty: Google’s Elemental API Periodic Table

    Nifty: Google’s Elemental API Periodic Table: "


    Google is a behemoth. They’re a behemoth with a massive amount of APIs that millions of developers use around the world to build millions of apps and services. There’s simply no good way to keep track of them all. But Google comes close with a pretty nifty way: a periodic table.


    As you can see on this page, Google has a full periodic table built out showcasing their APIs and developer products as of January 2011.


    Along the top are various categories that the APIs or products fall under. Included are: Mobile, Search, Gadgets, Data APIs, Social, Misc, Ads, Geo, Tools, and Chrome. Hovering over any of these will highlight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s” on the table below it. You can then click on any of the elements, and it will take you to the page dedicated to that API or product.


    Again, nifty. And useful.


    Stunning: Amnesia Connect Fuses Microsoft Surface With Your iPhone and iPad

    Stunning: Amnesia Connect Fuses Microsoft Surface With Your iPhone and iPad: "

    There aren’t many people who have both a Microsoft Surface device and an iPhone or iPad but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 a lot of people are going to wish they did.


    Design company Amnesia Razorfish announced the launch of its Amnesia Connect platform, a software suite that allows real-time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Microsoft Surface and smartphone devices. Currently, the software works on iOS devices but support for Android, Windows Phone and BlackBerry is in the pipeline.


    Utilising a rang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Wi-Fi, proximity detection, unique ID and the phone’s accelerometer, Amnesia Connect allows users to transfer content from a Surface table to their smartphone by dragging it directly to the device with a single swipe, previewing the content with an X-ray style visuals.


    It can’t really be explained, it needs to be seen for yourself. Take a look at the video embedded below: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免費系統清理工具 CCleaner v3.03.1366

    免費系統清理工具 CCleaner v3.03.1366: "

    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總會因為一些記錄檔或暫存檔而導致速度愈來愈慢,而且這些記錄檔或是暫存檔還會吃掉我們硬碟的空間。如果你是一個熱愛安裝新軟體的人也要注意,有時因為我們在移除時沒有移除乾淨,在電腦上還是會留下一些漏網之魚。這些漏網之魚可是會讓我們電腦的速度變慢,或是造成系統的不穩定。雖然 CCleaner是個又小且是免費的軟體,但執行起它的工作來,可是一點也不馬虎,它能將一些較細節的東西,也能一併清除。例如「IIS日誌檔」「使用者輔助記錄」「選單排列順序快取」等,讓你不會因為它檔案小又免費,而小看它的功能。快來試試檔案小、中文介面而且又是免費的CCleaner,來為你的系統清理掉一些不需要的垃圾,不但增加了硬碟,更為你的系統效能大大的加分。

    CCleaner是一款免費的系統優化和隱私保護工具,主要用來清除 Windows系統不再使用的垃圾文件,以騰出更多硬碟空間。它的另一大功能是清除使用者的上網記錄。CCleaner的體積小,執行速度極快,可以對臨時資料夾、歷史記錄、垃圾桶等進行垃圾清理,並可對註冊表進行垃圾項掃瞄、清理,且具軟體卸載功能。CCleaner為免費軟體,不含任何間諜軟體和垃圾程式。

    官方說明CCleaner具下列清理功能:
    ※ 對註冊表完整性進行校驗和清理
    ※ 對windows暫存檔進行清理
    ※ 對第三方應用程式暫存檔清理
    ※ 對IE、Firefox、Oprea等暫存檔、cookies及URL記錄清理
    ※ 對安裝程式進行管理
    ※ 對啟動項進行管理

    官方下載:CCleaner Portable
    官方下載:CCleaner (freeware)
    官方網站:http://www.piriform.com/

    O2O模式:如何利用网络创造生活消费类服务新的价值

    O2O模式:如何利用网络创造生活消费类服务新的价值: "

    本文首发于动点科技(TechNode.com)!




    ChinaMode2010线下颁奖活动于本月24日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颁奖活动举行了五场精彩的Discussion Panel,我们邀请到了众多业内人士一起来探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热点趋势。我也有幸主持了其中的一个Panel,现将这个Panel的一些精彩观点整 理和大家分享,其他Panel也将在后续整理之后和大家分享



    • 讨论嘉宾: 蓝驰创投合伙人 陈维广

    • IDG副总裁 李丰

    • 拉手网CEO 吴波

    • 赶集网CEO 杨浩勇

    • 主持人 盛大创新院徐建海


    主持人:O2O模式本身的概念就是很多的线下服务,通过线上的方式来进行销售,通过线下的方式去消费这些服务。我个人理解O2O的模式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线下,另外一部分是消费服务。请嘉宾谈一下自己对O2O的理解。


    吴波:我抛砖引玉,我觉得O2O这个事情,从团购的形式出来以后大家谈了很多。这种情况尤其对新品的推广,对很多新店的推广,效果特 别好。我个人觉得,对这种O2O模式,现在大家只是看到了一点点曙光的样子,但是长远的发展可能机会还是很大的。我们只是简单地尝试了一下,感觉消费者实 际上是很喜欢的。


    我们还做了一个饰品,是铂金的玫瑰花,卖得也很便宜。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到店去取呢,因为我们怕做成电视用户那种,所以我们逼着商家说,我们要不然不 上,我们要上就必须到店取货,用户如果当时不满意,马上就可以退。结果那个单子一下子卖了几百个,而且效果特别好。这样的话,实际上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 团购的方式,O2O的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很可行、很有前途的。


    杨浩勇:很多中小有一个特性,规模很小,宣传渠道很少,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上他们去宣传。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特点,或者说他们的服务范 围往往是几公里之外,很难想象一个洗衣店,它能服务一个非常大的区域。我们做的很多商家,他的信息是包含地理位置的。赶集一年在花心思研究互联网,用户不 管是在PC上还是在手机上,都能通过周边地理位置查找,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李丰:我们看了一个机会,我们不论花很多时间看生活服务类的互联网营销也好,或者是叫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好,最大的是从消费者角度 看。消费方式的变革就是生活时间分配的变革。我们只是讲互联网这件事,大家平均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生活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导致的结果是你需要把一 件一件的事都搬上去,因为你的时间就这么多。所以你不管是在网上买服务,还是在网上招聘,去找旅游的信息,你去买金融产品,包括你去受教育,你将来去看 病,你得把线下的事一件一件搬上来,还是本质上在时间分配上产生变化。所以带来的商业机会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陈维广:商人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这个事情,看这个市场。其实中小企业他们这么多年来,一路来都是有营销手段的,通过发传单或者其他方 式,所以这个东西不是新东西。可是为什么最近不管是分类信息,或者是团购网,它那么火,其实在商业模式上,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创新。传统的中小企业,它如果 是通过发传单做营销,它有一个比较纠结的地方,就是不知道效果。你怎么去衡量效果,我发了100个传单,有多少客户来我这个店用服务,所以效果是非常难衡 量的。


    第二,提供营销方案的小公司,它也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很多时候发完传单或者执行了它的营销策略之后,他发觉收不到钱,因为客户说,你得证明你有效,我才给你钱。所以这些小公司到后来都变成不死不活的公司。


    所以从分类信息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不管是赶集网还是其他公司,他们是以效果来收费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从团购的角度来说,我相信像拉手,比较舒服的是 你先收钱,然后你才给商家,模式上就有一个不同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双赢了。对商家来说,我也能看到效果,对提供这个服务的网上公司,他也能收到钱,也能 把他的盘子做大。所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区别。


    其实商业的原理还是一样的,中小企业总不能在央视投广告,他要做他的营销,要更好的提供营销手段、营销服务,使他能达到目的,这是关键。再通过这些新的创新模式,双方都能达到他们的目标。


    主持人:四位嘉宾都提到O2O这样一种模式,比较有价值的一点在于对线下广大中小企业做营销是非常有价值的。提到O2O模 式,2010年不能不提的就是团购。说到团购就要问问吴总,你在09年之前做过视频领域,也做过房地产相关的网站,也做得非常成功。你为什么选择在 2009年这个时间点,也选择得非常好,你选择这个时间点有没有自己的考虑。或者说团购在2010年爆发,这个时间点是不是也跟相关的条件成熟有关系。


    吴波:先回答你后面的问题。我觉得团购在中国的爆发,本身来说是因为这个模式实际上打开了生活服务类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一个新 的时间点。以前大家都是去查信息,查到以后打券或者是怎么样,然后去。但是都是到店再付钱。团购就一下改变了,有点像电子商务,就是你先买,已经交易之 后,再到那边去做服务。所以这本身是一个新的模式的创新,而本身中国来讲,现在国家也在提倡提高内需,降低CPI。所以服务业也在不断地受到各个部门的鼓 励,在迅速发展。本身中国人线下很社会化,一周晚上聚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很多,市场本身也很大。这就是为什么2010年开始团购就爆发得很快。


    关于我们是怎么看的,根本原因是这样,我们有两个团队,一个是焦点,是养家糊口的,还有给外面做软件项目,养这个网站。张朝阳买焦点的时候,只有网 站,不要软件。所以我就留下这些人,跟做软件的工程师在一起。后来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其实都不成功。一直到2008年,跟今天这个主题也有点关系,我们的 团队主要发力在做手机用户端。其实我们山寨了很多东西,但是说老实话不靠谱,大家只是玩玩,不是一个生意,没办法做成一个公司。在2007年大家分析这个 模式,觉得要做。结果谁来做CEO,其实我5年都没有做CEO了,我一直在支持弟兄们干活。后来说不行,还得我回来做,如果我不回来做的话,我比较容易把 原来和焦点有关的人忽悠回来。所以后来我只有跟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所以不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实际上是等了很久。


    我们这个核心团队的人都一起工作了超过10年。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总,我们也了解了一下拉手网的发家史。接下来问一下杨总,赶集网在国内做的时间也比较长了,也是领先的做生活服务类的网站。团购对赶集网这样的服务会不会带来什么冲击。


    杨浩勇:我觉得可能是没有任何冲击。我们看到我们所有客户,没有一个客户找到赶集说,我们一起做个团购吧,即使团购这么火。还有很多 服务类的企业,它其实是不太好团购的。比如这家洗衣店,它只服务两个小区,怎么团。但是它的确有宣传需求。这样的广告需求在赶集上能非常好的解决。我们是 按照效果付费,你们可能没有想到这些中小企业愿意为一个效果广告付多少钱,我说两个数据,第一个是搬家公司愿意为潜在的搬家的人给他们打电话付多少钱,这 个数在赶集上是60块钱一个电话,还不一定成交。第二个是装修公司,愿意为一个潜在的客户付多少钱,500块一个电话。这些都是在赶集上可以得到满足的广 告需求,有很多,就不单是团购。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以前电子商务对产品而言,它有三个环节,一个是信息流,一个是支付,另外一个是物流,对于团购可能是解决了两个,一个是信息流,一个是支付。赶集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纯粹的目前还是以信息流的层面上在提供服务。


    杨浩勇:线下的需要仓储,都不是我们所擅长的。


    主持人:接下来问李总一个问题,我记得你提到过一个观点,团购更多的是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的更多的是为第二产业的产品提供营销的平台,而团购这样的平台更多的是打开了为第三产业服务营销的平台。你可以再详细阐述一下这个观点吗?


    李丰:简单来讲,我们当时讲的是百度本身是一个蛮大的公司,或者市值表现的很好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打开了一个互联网广告的增量市场, 因为在百度之前,基本上还是最大型的公司,就是很有实力的公司在门户网站上投广告。百度的好处是本身打开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型的中小企业,希望把产品 卖到全国去的这类需求。这类广告需求是原来没有的广告需求,是增量市场。所以百度和谷歌所做的这件事情,解决了在原来在线下的广告市场,搬到了线上。第三 产业服务行业最大的一个行业是足够多,最够碎,不管是对GDP的贡献也好,还是整个的广告总额也好,它应该超过了第二产业,超过了我们的第一产业。所以换 句话讲,第三产业没有办法做本地广告,这里面很多人甚至没有办法去百度上做很有效的很多量的广告。我们的团购也好,生活服务也好,触发了一个O2O的需 求。触发了一个更大的增量市场,这个市场所产生的商业模式,从规模上来讲,也应该是若干个百度级别的规模,所以它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市场。赶集有一个很好的 商业模式,就是我把流量转化成电话,因为电话是一个服务型的中小企业最容易接受的线下的形式。他们就用这个办法也触发了一个蛮大的第三产业。


    主持人:刚才提到赶集网是把流量转化成电话。现在有另外一个观点,团购这样一种模式是把流量变现的方式。国内很大多的网站,包括腾讯、新浪都做了团购,把它的流量变现。


    李丰:团购这件事跟传统营销还不太一样,可能60%-70%的活是在线下。团购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为什么它用大折扣促销,在网上做服 务的交易很难,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现实里,服务类是非标准化,它没有办法事先准确地知道是好还是坏,所以你愿意去尝试的成本就很高,为了抵消在决策上很大的 成本,它就用折扣来付钱去刺激你愿意买一个自己之前不太了解的非标准化产品。团购找到了这个方法去撬动这个需求。


    主持人:陈总,作为一个资深的投资人,您对赶集网这类的本地生活消费类服务,和团购这样的生活消费类服务,他们之间的不同点,以及你个人更看好哪一类的发展趋势。


    陈维广:从模式方面来看,其实是不冲突的。因为他们针对的服务是不一样的。而且我觉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不管是分类信息,或者是通过电话,通过团购,这都是一个手段。最终目的是你如何提供更好的营销手段,给你的中小客户,这个是最核心的。


    第二个是你想把他们中小企业的这些服务,和你网上的用户很好地匹配,我相信拉手这边,想确定回头客,他就是用了这个服务,能不能确保下次还会再来。所以我感觉不管是分类信息或者是团购,只是手段。核心是匹配,还有回头率,这个是关键。


    回到李丰刚才讲的,就是大公司比较难做这个事,第一团购这个事情有比较多线下的东西。包括这些分类信息,因为它牵扯到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个人的信息,你怎么知道哪些东西是真的、是假的,有很多技术的含量在里面。所以我不觉得这是大公司能做好的地方。


    第二,我觉得市场足够大,所以手段的差异只是表面的。核心的是这些公司是能把它的客户服务好。这是关键。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总。接下来有一个问题给四位嘉宾,关于团购里面信用体系的问题。淘宝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解决了 信息流和物流之外,就是有支付宝一个支付体系的建立。以前我也是团购比较忠实的用户。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很多服务都是在线上就支付了,支付之后,服务还 没有享受,线下享受服务的过程,这种满意度是很难保证的,并且在有问题之后,要投诉也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刚才几位都提到,线下第三产业的商家,可能比产业 类的第二产业的产品类是更大的市场。将来是否需要一个信用的支付体系,来再第三产业商家的服务质量、售后质量的保证体系。


    吴波:我发现两位投资人,对很多事情从很高度的角度,比我看得深多了。刚才您讲的那些话,我都不一定讲得出来。我就讲实际一点的,实 际上是这样,其实很难,原因第一产品不是标准化,第二由于是服务行业,国内的服务行业参差不齐,服务水平跟香港、台湾比还是有差距,就是我们的服务品质、 态度等等。所以中间会遇到很多很难预料的事情。我们就出现过一件事情,就是那个女服务员心情不好,跟男朋友吵架,服务就比较差。我们的客户就很不满意。在 这种情况下,团购网站能做的是一方面不断教育这些用户,不断让他们尽量来提高这种服务品质。另外还是要承担责任,从拉手网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承诺一句 话,就是用户不满意,我们买单。但是我们知道不是一个买单的事,很多用户说你浪费我的时间,你浪费我的心情,这一顿饭钱不好用。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 尽量想办法弥补,尽量想办法让他满意。同时我们在商家的选择上,产品的选择上,就下了很多功夫。我们有现在有四个部门要通过,才能上我们的网。原来是50 条戒律,现在变成80条戒律,涉及到其中任何一条就不上。在中国合同不管用,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商家是挣钱的,即使是做团购产品,我们还要保证他是挣钱 的。因为只要是不挣钱的用户去了,老板和老板娘都是苦大仇深的,所以肯定都服务不好。所以像这些事都是我们想办法尽量保证的,来尽量提高。


    但是可喜地看到,有很大一部分很好的商家,他现在学会了怎么用团购来推广,而且学会了怎么样服务这些用户。离这儿不远有一个新疆菜,那个老板是新疆 人,自己在北京打拼,他那个店面不是特别临街的,比较靠里,他一通过我们的方法来做,来了用户之后,他服务得确实特别好,让我都很惊讶,一个月他告诉我他 的回头率是60%。所以他很高兴地又来我们这儿做,我们一定给他控制人数。我们现在提倡叫少吃多餐更健康,换句话说,每次团的数千万不要太多,可以多谈几 次,尽量让商家满意,才能让用户满意。这样拉手才能更好。


    主持人:杨总,赶集网有没有类似于信用体系的问题。


    杨浩勇:有,我跟淘宝网很像,最高是解决信息量的问题,后来是解决信息质量的问题。但是没有量就没有质量,所以我们前几年的发展主要 是信息量。确保用户在赶集来,在自己周边想找的范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价格范围内的服务。我们已经比一些搜索引擎的广告做得更深一些。 我们是要求有营业执照的服务企业才能上我们的网站。因为它的信息量非常大,我们现在每天的发贴量大概接近30多万,不可能每家企业都去甄别。我刚才提了按 照电话去转化,后台是一个竞价系统,看他自己出多少钱。如果这个用户举报得比较多,你出一百块钱,也排在50块钱的下面,或者不出现。所以做网站始终也是 一个乐趣,因为永远是不断改进的过程,网站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好。反过来,你的竞争壁垒和你的优势也会更好。


    李丰:我们面对的问题是这样一类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要给你找一个你最喜欢吃的饭、最喜欢吃的菜,另外一边是谁能提供这样的东西。 你描述出来的你最喜欢的东西,典型的是一个非标准化的东西,提供这个事的人也很难定义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你把这两个事情做一个交易撮合,是一个很痛苦的 事。现在看来有几个办法,一个是你相信其他人对这个事的评价。要不然就是为了解决服务行业的典型需求,就只能做得很个性化,在技术上把这个人的历史行为挖 掘得很清楚,要不然就是通过社区化、好友,把它的历史关系挖掘出来。。


    吴波:还是那句话,匹配。主要就是像李丰讲的,他可能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做这个事。我感觉可能大家关注新的模式,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我觉得可能大家换一个角度来说,你可能要看他的目的是在哪。像分类信息,或者其他传统类别的小客户的营销手段,也有可能他们也会有团购的手段,包括我 相信吴波这边,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结合一些传统互联网社区的无线的方式。所以我觉得做到后来,还是那句老话,就变成有中国特色的。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 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主持人:各位,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刚才也提到O2O的这种模式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销售,另外一部分是线下去消费服务。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O2O理解成应用,应用一部分是线上的,就是通过PC的方式,另外一种是通过手机的方式。你们怎么看待生活消费方式在逐渐向移动互联网渗透。


    李丰:我特别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团购就是个应用,它就是干这么一件事。所以你可以在网页上做,你也可以在手机上。但是现在手机上支 付,还不是那么顺畅,所以这件事弄得比较痛苦。但是长远来说,我们确实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花大力量在做。而且到了中国的三线城 市以后,如果今年Android手机的价钱又下来了,那我觉得这个市场是非常可观的,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也确实花很大力气在做。


    杨浩勇:在赶集内部看手机,不是把它只看成一个部门,将来我们相信它有一天会超过我们的PC流量。手机内部的增长也非常快。它其实归 根结底就是在解决用户需求,我不在乎是在互联网上看还是在手机上看,关键是什么样的方式你找起来更方便、更省事。我们发现在生活服务类,如果有一天带宽允 许的话,手机上找比PC上还更容易一些。所以它可能最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随着带宽和手机费用的越来越低,我觉得只是一个时间问 题,最终我相信生活类服务在手机上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李丰:我们的观点没有变。如果我们将来要花10个小时在车上,那么车有关的东西一定是最值钱的。移动互联网这件事,现在大家可能平均 比10年以前多花三四倍的时间在电脑上。现在比5年以前可能多花一倍时间在手机上,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花在上面的时间可能不如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多,但 是再过5年,随着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可能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多。这个时间点一旦到达了,所有的商业模式就会围绕你花钱最多的事和东西来 进行。这个事往前看多少年,往后看多少年,都是这样的。


    陈维广:前天我的弟弟妹妹还在谈这个事,如果我要团购的话,如果在家附近3公里以内找到一个团是最好的。如果我要租房的话,最好是在我办公室三公里的范围内,找到我要找的房子。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支付也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时间问题,这个还是会发生的。


    主持人:陈总的观点基本上认同时间的问题,迟早都会发生。今天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大家都用简短的语言把它结束掉。 刚才提到线上销售能够把它认为是一个应用。在2011年,大家也做个预测,预测一下哪些应用可能在2011年或者更远的时间内会成为像团购这样一个大的爆 发点。


    吴波:如果真要预测,个人觉得可能应该是在Social Commerial这个领域。


    杨浩勇:我感觉如果一些应用,能把PC和手机结合得更好,查找信息会更方便,让用户在不管是PC上还是手机上,获得信息很方便,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方便,就会使需要扩大。


    李丰:在04年、05年发生了一波最典型的2.0,大家要投钱,但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后来过年5年之后发现,是为了帮助更个性化的需 求出现。这个需求比第二产业大一个量级,所以非标准化的服务这些东西来上网做营销,肯定会很大。这里面有很多金融、旅游,包括本地服务、教育餐饮都是。中 国的历史阶段,去年和前年决定了投到电子商务里的钱太多了,应该有10亿多美金,导致的结果是今年最少要花掉5亿,还是要去获取用户。钱都堆到那儿去了, 我们也会多去看一看。


    陈维广:我也同意的看法,随着这个产业链的成熟,我相信也有一些垂直的用户。现在针对女性用户,针对喜欢买车的用户,帮助电子商务公司做营销,做比较垂直的营销。下面的听众如果有更好的IDEA可以让我们知道。我相信创业者总是比VC更聪明。


    相关阅读推荐

    # 本站新浪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web20share


    # 本文采用“署名-非商业-保持一致”CC协议进行授权,转载本文请注明本文链接


    © watsonxu for Web2.0Share | 订阅 | 热文 | 评论 | 广告 | 联系 | 讨论小组 |


















    您可能也喜欢:




    (@songshuhui) [诺贝尔2010]爱德华兹:试管婴儿荆棘路





    (@36kr) 万亿美元的新模式O2O:GroupOn只是沧海一粟





    ChinaMode2010线下颁奖活动视频直播





    ChinaMode评选揭晓:2010最值得关注的45个初创公司/产品





    ChinaMode中国互联网2010评选筹备开始,我们需要您的参与



    无觅

    "

    免安裝又超迷你的免費影像處理軟體,縮圖、裁切、浮水印輕鬆搞定!

    免安裝又超迷你的免費影像處理軟體,縮圖、裁切、浮水印輕鬆搞定!: "

    今天阿正老師要介紹一套來自俄羅斯的超迷你又免安裝的免費軟體—ImageTools 1.1,它的檔案大小只有181KB,但卻提供了批次將多張圖片進行縮圖、裁切、旋轉、轉換格式、加上浮水印…等七種影像處理功能,真是個輕巧好用的軟體,常需要做簡單影像處理的玩家們可以把它存在隨身碟裡帶著走喔!

    這套來自俄羅斯的迷你軟體,內建了七種影像處理功能,並支援了BMP、GIF、JPEG、TIFF及 PNG等影像格式,可設定影像輸出的品質,而且還可完全支援Windows Vista/7作業系統。難能可貴的是這套軟體只有181KB,而且不用安裝,相當容易使用。




    ImageTools 1.1



    使用方式


    1.下載並執行ImageTools後,按下【Main】選單的【Add Images】,選擇你存放影像檔的資料夾。



    2.加入影像檔的動作可以重複執行多次,將不同資料夾裡面的圖片加入到ImageTools中,接著再配合鍵盤的[Ctrl]及[Shift]鍵來選擇要進行影像處理的檔案。(也可按下右上角的「Select all」來全選)



    3.按下上方的【Process】選單,上面有七種影像處理功能,包括了Resize(調整大小)、Crop(裁剪)、Flip/Rotate(翻轉/旋轉)、Watermark(加上圖片浮水印)、Convert(轉換影像格式)、To Grayscale(變灰階)、To Negative(變反相)等。



    4.當你選擇好要處理的項目後,會彈出一個視窗要你先選擇將轉出的影像檔存在哪個資料夾中,然後才會出現轉檔的選項。如下圖就是Resize的選項,只能輸入寬度、高度及影像品質,無法設定百分比,功能算是陽春了一點。(不過只有181KB的軟體也別要求太多啦 ~)



    5.轉檔完成後,畫面上就會顯示轉檔的效能,以每秒多少百萬畫素為單位。



    ImageTools也提供了專案存檔的功能,如果還來不及處理完的圖片,可以從【Main】選單中點選【Save Project】來儲存,下次再用【Open Project】來載入即可繼續編輯了。




    另外要介紹ImageTools另一個小功能,就是在縮圖上點二下滑鼠左鍵,會出現色彩的直方圖,實際的功能不是很大,僅供參考~ XD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互联网的锤子(四)

    互联网的锤子(四): "

      我们将根据上文确定的思维定势,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结合网民信息处理能力进行逻辑推导。

      理解电子商务

      1. 交易的要素

      电子商务是交易的一种延伸,本质上是交易。我们先对交易进行分析。

      交易是指人们对活动或劳动产品相互交换的过程。在市场中,买卖双方就产品外观、性能、价格等信息进行交流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另约时间地点再进行实物交接。一项交易包括信息交流,双方意见达成,实物交接三个阶段,缺失任一阶段,都无法将交易完成。

      我们没有分身术,一个时间点上只能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买方卖方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他们要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都无法让他们进行信息交流。我们都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要进行交易,必须要突破这一限制。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限制,市场的形成,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地点集中大量的买方卖方,大幅提高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可能,创造大量达成交易的机会。商铺也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买方任何时间点过来都可以与卖方接触,可以大大削弱时间地点对信息交流的限制。

      买卖双方有了进行信息交流的机会,下一个阶段就是意见达成。卖方提供产品的外观、性能、使用方法、价格等信息,买方评估产品的价值,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卖方,经过买卖双方的多次协商,若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交易进入下一阶段,否则交易终止。在这个阶段,时间地点的限制仍然在起作用,但隐藏在自己的意见中。买卖双方对产品的价值判断是动态的,昨天认为产品值100元,今天有可能只值80元,不同的地点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在沙漠里与在池塘边对水的价值判断是完全不同的。不过交易却是在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具体的地点发生的,买卖双方只可表达一种意见,不能说产品的价值是80元也是100元,产品只有一个成交价格,要么80要么100.买卖双方一致意见的达成,是双方意见表达的过程,是某一静态意见的表达过程。

      意见达成,交易进入最后的实物交接阶段。实物交接比较简单,将一个物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由物流来解决地点对产品的限制。货币可以通过银行来解决时间地点的限制。通常说的物流和资金流。

      时间地点对我们的限制伴随着交易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形式都不尽相同,电子商务也是交易,我们看看电子商务在这交易三阶段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的锤子

      2. 电子商务的方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并开始在交易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1)信息交流阶段

      在网络上,买方卖方只需将自己的需求供应信息发布在网站上,可以长期展示,

      并不管对方在何处,只要登入网站,就随时可以看到这些供求信息,买卖双方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寻求交易对手,进行信息交流。有了交易的机会后,买卖双方就可以进入信息相互表达,意见达成阶段。互联网的信息展示技术,让买卖双方有效的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为他们创造了大量的信息交流机会,提供大量的交易机会。

      B2B网站是提供信息交流机会的典型电子商务方案,买卖双方从网站上获取交易对手的联系信息,线下通过电话、email等就产品、价格、交货等进行进一步的沟通。B2B网站只负责提供信息交流机会,对后续的意见达成,实物交接并不涉及。意见达成、实物交接由买卖双方自行解决。

      (2)实物交接阶段

      先跳过意见达成阶段,进入实物交接阶段的解决方案。买卖双方通过各种信息沟通手段,买方找到卖方,卖方找到买方,双方并就产品和价格等信息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准备进入实物交接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交易资金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换,解决了资金流的问题。卖方通过自建物流渠道或外购物流服务,将产品送到买方手中,解决了物流的问题。B2C,淘宝、京东等网站,通过资金流和物流解决了实物交接阶段的时间地点限制,在互联网实现了交易的三个阶段。在这里,资金流由支付宝和网上银行等第三方解决,行业整体的解决方案趋同,差异不大。外购物流和自建物流的产品运送水平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网站的竞争力。

      (3)意见达成阶段

      信息交流机会和实物交接阶段,时间地点的限制是显现的,但在意见达成阶段,时间地点的限制是隐藏的,隐藏在买卖双方所表达出来的意见中。在意见达成阶段,卖方向买方传达产品信息,价格信息,买方向卖方传达价值评估信息,双方的意见是相互传达的。卖方根据供求关系、边际成本等,可以不断调整产品的供应价格,买方的价值评估根据具体的情境,在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时间,内心的产品价值判断也会发生频繁的变动。昨天对产品的评估值100元,今天评估80元,明天可能是110元,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但意见达成阶段的时间地点限制,只能让买方在信息沟通时表达一种意见,若突破这一限制,买方就可以表达多种意见,多种产品价值评估,今天表示产品的评估值是80元,明天可以表示产品评估值110元,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互联网信息发布者阶段,让这种随时随地的表达成为了可能。网民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产品评估意见,并将其传播给潜在的卖方,当卖方也同意你的价格时,买卖双方就可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达成交易进行实物交接。我们尚处在信息发布者阶段的初期,这一电子商务的形式尚未成熟,有太多的可扩展性,可以尝试推导,不过现在先拿团购来做一些解释。

      3. 团购分析

      我们通常的消费行为是有需要时,再去消费购买,要买东西去商场,饿了去饭店,觉的东西质量好,价格合算就买,饭菜可口,价格优惠,就消费。先有需求,去找相应的供应商,跟着对产品服务进行评价,最后决定是否交易。找供应商,就是找交易机会,也就是先有交易机会再有价格评估,最后决定是否成交这样一个先后过程,这是正常的交易流程。

      团购出现在网民是信息发布者阶段。每提供一项团购产品,就可以将团购的产品信息传播给众多的潜在消费者,消费者接收到产品信息,可以对此产品进行价值评估,觉的合理的,就可以埋单购买。信息技术让消费者与供应商相互寻找的过程简化,只要产品供应信息一出来,就几乎直接进入产品的价值评估阶段。团购从技术上跳过寻找交易机会的过程,交易不再是有需求再去交易,而是双方对产品价值评估一致就可以交易。消费者购买团购产品,不是在交易的那个时间地点上,刚好有这样的产品需求,而是觉的这个产品值,虽然现在我不需要,但我迟早要用到,现在买了不吃亏。 这都可以解释冲动购买,一些团购产品的兑现时间比较长等诸多行为。

      团购跳过交易机会阶段,直接进入产品价值评估阶段,就突破了时间地点对意见达成阶段的限制。买卖双方不必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地点上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进行交易,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他们只要意见一致,都有可能达成交易。而我们知道对产品价值的判断,买卖双方都是动态的,对产品价值的认识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时对双方的认识进行比对,就大大增加双方价值判断一致的机会,所以突破时间地点限制,随时进行价值评估,就让交易达成的机会大增。

      团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时间地点在意见达成阶段的限制,促成大量的交易,在实物交接阶段,团购将实物交接的任务交给了线下供应商,完成整个交易链条。团购将线下供应商与网络相联系,成为他们的电子商务的信息入口。

      4. 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信息交流,解决交易机会的主要企业是B2B,阿里巴巴、环球、专业网站等通过提供买卖双方信息,提高交易机会的寻找效率,不涉及后续的意见达成和实物交接,由买卖双方自行解决。第二阶段是提高实物交接效率,淘宝、京东、当当等B2C企业在网上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平台,意见达成与线下的交易形式并无区别,通过资金流、物流完成实物交接阶段。意见达成的交易形式没有发生改变,让B2C企业的发展与传统的商业模式趋同,电子商务企业的重点不是信息处理,而成了产品经营,竞争模式也与商业企业趋同。第三阶段改变了交易的核心部分,改变了价值评估模式,改变了交易的形式,改变了交易的性质,是对交易的革命性变革,具体的发展形式会有很多的发展可能,B2C,C2C,B2B,C2B等等,技术的进步会创造新模式也会让旧模式焕发生机。

    互联网的锤子

      分析了交易的三个阶段,时间地点的限制性条件,通过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梳理,确认了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层次。对电子商务的重新理解,可以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推导和预测。

      互联网锤子注重逻辑推理,自成体系,掌握互联网的锤子,遵循其思维定势,互联网没有秘密。

      来源:读者sbumblebee投稿。

    评论《互联网的锤子(四)》的内容...

    相关文章:

    實測 Google雲端列印直接從手機列印 Gmail 、Google Docs文件

    實測 Google雲端列印直接從手機列印 Gmail 、Google Docs文件: "

    chrome cloud print-01chrome cloud print-02

    今天看到Google的雲端列印功能正式開始登入手機版GmailGoogle DocsCloud printing on the go),目前先針對英文版用戶開放,但陸續也會對所有語言的版本開放「Google Cloud Print」功能。因為我平常習慣使用英文版Gmail、Google文件,所以第一時間登入一看,就真的看到這個新功能,也簡單的試用了一番。

    什麼是Google雲端列印?以現在的功能來說,就是我可以從Android、iPhone手機登入Mobile版的Gmail、Google Docs頁面,進入一封信或一份文件中,然後點擊上方的【Print(列印)】,這時候就能直接連回我的PC電腦並自動啟動印表機列印!

    即使我沒有在電腦前,甚至離電腦很遠,只要透過手機的行動網路(雲端),隨時都能傳送文件給自己的電腦列印。我自己實測過幾遍,整個流程實在是很順暢,對一般用戶也幾乎沒有技術難度,但卻能達到十分便利的列印功能。

    整個Google雲端列印的流程中,我們只要第一次的時候,先在自己的PC(目前只支援Windows,未來會支援Linux、Mac)打開測試版Google Chrome瀏覽器,在瀏覽器中設定好雲端列印的連結即可。

    以後什麼都不用再設定,便可以隨時從手機呼叫雲端列印的命令。

    • 01.

    首先進入「Google雲端列印 beta」頁面,如果你的瀏覽器版本不對,Google會自動提示你下載最新測試版的Google Chrome(必須是Google Chrome 9.x以上才有支援雲端列印的設定功能)。

    但即使平常慣用FirefoxOpera的用戶也不用擔心,因為Google Chrome只是用來做好第一次連結本機印表機與Google雲端列印服務的啟動器而已!設定好後,你平常不用一直打開Google Chrome,也一樣可以從手機直接啟動PC電腦的列印。

    chrome cloud print-03

    • 02.

    安裝Google Chrome 9.x以上測試版本後,打開瀏覽器並進入【Options】頁面。

    chrome cloud print-04

    • 03.

    切換到〔Under the Hood〕,找到最下方的〔Sign in to Google Cloud Print〕,登入你的Google帳號,OK,一切完成!

    現在就打開你的手機,試試看登入Mobile版的Gmail、Google Docs,玩玩雲端列印吧!咦?就這樣嗎?對,就是這麼簡單。

    chrome cloud print-05

    • 04.

    另外,你平常還可以在同一個設定畫面,點擊〔Manage Print Settings〕,進入Google雲端列印的線上管理畫面。

    chrome cloud print-07

    • 05.

    從這個管理畫面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目前連結了哪些印表機(你可以連結多台電腦的多台印表機,從手機列印時就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那一台)。

    而右方則可以看到等待列印、完成列印的任務清單。

    你會看到中文檔名的文件變成亂碼,但這一點都不會影響列印功能本身,一樣可以順利列印。

    chrome cloud print-08

    • 小結:

    我嘗試了幾種從手機進行Google雲端列印的可能狀況與問題,下面是瑣碎的心得彙整:

    • Q:需要讓Google瀏覽器記住你的Google帳號密碼,並且要保持登入狀態,這樣才能從手機進行雲端列嗎?
    • A:不用,可以從瀏覽器登出Google,照樣可以列印,雲端列印的登入帳密應該有獨特的保存之處。

    • Q:需要一直打開Google Chrome才能進行雲端列印嗎?
    • A:不用,可以關閉瀏覽器,一樣可以從手機發動列印指令,並立刻進行列印。

    • Q:需要開機才能雲端列印嗎?
    • A:廢話,當然要^^但是當你關機時,一樣可以從手機傳送雲端列印指令,這時候就會成為一個等待列印任務,當你來到自己的電腦開機,並打開Google Chrome,就會立刻啟動之前等待列印的任務。

    • Q:可以用其他瀏覽器管理雲端列印的帳戶嗎?
    • A:可以,你可以用Firefox進入「http://www.google.com/cloudprint」,一樣可以管理。

    看來,以後真的可以從行動裝置,隨意發動列印指令給自己的多台電腦了!大家也趕快去試用看看囉(可以試試把自己的帳戶切換到英文版)!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