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我的社群疲乏症!

我的社群疲乏症!:



最近打開噗浪和臉書,最夯的話題應該就是Google新的社群服務Google+開放測試了!一個朋友寄給了我邀請函,我開通了服務,但卻一個字都還沒發言。



說真的,對於新的社群服務,我真的有點疲乏了。



我的社群工具初體驗,大約是在200710月註冊了推特(Twitter)帳號,當時有好一段時間,我深深沉迷於這種即時、快速與一大群網友互動的感覺。後來,我陸續又玩了噗浪(Plurk)、臉書(Facebook)Google Buzz、新浪微博等服務,大多數時間則待在噗浪與臉書。有一段時間,社群工具搭配手機上網,幾乎成了我出門在外必備的消遣,即使跟朋友聚餐玩樂,一有空我就拿出手機追噗浪訊息,或是把我的最新動態報告給噗友知道。



手機App開始流行以後,我又陸續註冊了foursquare、街旁、SKOUTInstagram等手機社群工具,零零種種加起來,全盛時期我大概玩了10種社群工具。相信我,跟某些玩家比起來,我這還算是小Case而已。



每個社群服務都標榜:分享彼此的生活!但因為每種社群工具的特性不同,所以發出的訊息也不一樣,每回一出門,我總得花上很多時間,把所有社群工具的訊息都更新一遍。



有一天,我忽然覺得:我到底在幹麻啊?人都出來了,有必要非得一直掛在網路上嗎?



我一直搞不懂,把同樣的一段話PO在不同地方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每個社群工具的特性都不太相同;但如果真要按照不同社群工具的特性,去客制化自己發出的訊息,這也實在是累人的事情。



我細細回想了自己會一度這麼執迷於不同的社群平台,除了分享生活之外,最大的期待應該是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多認識一些朋友。事實上,透過不同的社群服務,我也的確認識了不少網友,但大部分的情況下,其實是同一群朋友在不同的平台之間轉換而已,部分和我交情最深的朋友,也不是利用這些社群平台互動。



讓我比較頭痛的是:很多網友都是拿社群平台當作情緒發洩的工具,很多在實體世界不敢公開說的抱怨,一股腦全往社群工具丟。開幹的對象從政府、老闆、同事、前男()友等不一而足。在眾多社群工具上,我會承載過多的負面情緒,這


往往會讓我既沉痛又沉重,我也給不了那麼多的安慰,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我的社群疲乏症狀了。



幾次經驗下來,對於新的社群工具,我也變的越來越冷感了。



Google+對我來說,最大的便利應該是小圈圈的設計,這可以讓我根據不同的朋友屬性,快速篩選不同的訊息來源,提高訊息的純度,讓我更快速的瀏覽自己想要看的訊息。只是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自己會在Google+發什麼樣的訊息就是了,我的Google+ Stream上到現在,仍然是一片空白,不知道何時才會發出第一則訊息。



因為,我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話可以分享啊!



本文同步刊登於雅虎奇摩新聞專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